大家没看错,这个叶公就是成语“叶公好龙”的男主“叶公”。
叶公,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楚国(春秋),家庭出身:楚国皇族,生卒年月:生日不详,据推测,生于约公元前550年,卒于公元前470年,与孔子(前551~前479)是同时代人。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因封地在叶(音shè),故称叶公。
家庭关系:父亲沈尹戍(一作戌),楚国左司马,吴、蔡、唐三国伐楚时(楚昭王十年),阵亡。母亲生平不详。
叶公爷爷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功绩1:沈诸梁被封于叶(楚国北疆重镇)后,养兵息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河流域治理的先河。
功绩2:楚惠王十年,以70高龄之躯领兵平定白公胜之乱,擢为楚令尹兼司马。
正文:
孔子当时正在周游列国,贩卖他的治国安邦理论。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地从蔡(现河南新蔡)入叶,希望与叶公探讨治国方略。这一期间,叶公先向孔子的弟子子路侧面打听孔子,但是叶公没问对人。因为子路没回答。
不用想也能明白子路为啥不回答。到不是说为长者讳,子路作为弟子不便评价老师。子路原本乃粗鄙野人,是孔子设礼相诱,收归门下的。当了孔子的弟子后,还经常怼老师。
这是一个莽汉,擅长的是武力,不善言语。当然也有治国之能。孔门十哲之一,孔子评价很高,最后也死于蛮干,这是后话。
孔子与叶公认识后,叶公经常请教孔子为政之道,但是蜜月期还未结束,两人闹掰了。起因在于两人当天话有点多,孔子对叶公的“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叶理念大加赞赏,叶公一时兴起,说完政治还不尽兴,主动聊起了道德观。
叶公:俺们县有个人特别耿直。
孔子:举例说明。
叶公:俺一老乡,他爹偷羊,他敢告官,把他爹送进局子里。
孔子:……(冷笑不语)
叶公没明白孔子为啥笑,还追问:怎么样,俺这老乡够正直吧。
孔子:俺们那儿,不这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叫正直。
实际上这时候已经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两人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叶公是从法治的角度来看的,主张大义灭亲,这是说“正义”。
孔子是从人情层面看问题的,反对大义灭亲,这是说“私情”。
不欢而散后,孔子认为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互相欣赏,但为政观点有本质分歧,“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就离开叶县,又去蔡县了。
事情到这一步按说也就结束了。如同搞对象,一开始两人一见钟情,后来谈着谈着发觉不来电,和平分手就好了。
问题的问题在于:孔子和叶公两位当事人没觉着有啥不妥。倒是旁观者(孔子弟子)不爽了。就像搞对象,当事人分手可能没啥难受,男主或女主的七大姑八大姨开始挑对方毛病,骂大街了。
这大街骂的有点“翻旧账”的意思。因为直到400多年后的汉朝,才有人又想起这笔“旧账”。这人就是刘向。刘向骂大街的水平很高超,在他的大作《新序·杂事》里,整了个“叶公好龙”的故事。
这一下,叶公想不火也不行了。而且还流传了3000多年,估计以后还得继续传。
这也算孔门与道家(叶公是道家思想)的一桩公案。
补记:刘向,我国目录学之祖,与其子刘歆在儒学作为经学一统天下后,又重新整理诸子百家学说,并从中吸取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
其著作《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
2018.3.14于青城呼和浩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