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方法:
有的家长会选择“放养”孩子,他们相信只要孩子过了这一时期,就会自然“正常”起来,就像感冒一样,修养一段时间就好;
有的家长则会采取一切的“硬手段”,强制限制一切父母眼中的不正常行为;
ChMkJ1bmtnuITL2YAAEN16YXplgAANlNAEX6AEAAQ3v169.jpg然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的父母,他们都会失望地发现,孩子该怎样叛逆还是怎样叛逆,有的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如果此刻的你也正在被孩子的“叛逆”行为困扰着的话,那么下面就跟着铃老师一起,来揭开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四大秘密之一:寻求过度关注型(出于简·尼尔森《正面教育》),并帮助孩子一起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一.长期被忽视
有一个女孩,她出生在三个子女的家庭中,位置处于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哥哥,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之间。
从小到大, 哥哥的“万丈光芒”,显得她是那么的灰暗无光;弟弟的“自带流量”,让她在这个家几乎毫无存在感可言。
渴望得到别人关注的她,在一次重感冒中惊喜地发现,自己能通过自残的方式来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她从创造小小的“意外”开始,一次又一资次地利用“意外”,来获得别人的同情,不断吸引别人的关注,终于有一天,她没把握好分寸,在一次自己设计的一场“意外”中留下了终身残疾。
timg.jpg此类孩子在家庭中长期被忽视,父母或许是忙于生计,或者是精力不够,忽略或者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需要。
正常来说,孩子会选择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技能等方面来精进,让自己优异于其他兄弟姐妹,从而引起家人的注意;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无法优于其他兄弟姐妹时,他们会选择剑走偏锋,采用其他旁人或者无法理解的方法,来吸引周围他人的注意力;
二.留守儿童(父母感情不和)
曾碰到一个几乎人人厌恶的初三毕业生:一个个头矮小、皮肤黝黑小男孩。
男孩的父母离异,从小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孩子上了中学后他的父亲才把他领在身边,但却一直对他不冷不热。为了讨得父亲欢心,男孩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年纪里名列前茅,可父亲并没有因此对他多疼爱几分。
失望至极的男孩,开始把精力转嫁到周围其他人的身上,他对班里的女孩子动手动脚,对班里男孩子随意取笑,对他们肆意捉弄,故意激怒他们,从而让别人感觉自已的存在,哪怕经常因此遭受皮肉之苦,他也非常乐意。
timg (11).jpg"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这是正常心理,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寻求过度的关注上,则是一种病态心理。"
上述案例中的男孩由于长期没在父母身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他非常努力地正向证明自己的能力,并期望能获得父亲的关注。
当他悲哀地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时,他便希望获得周围的同学、老师的关注,这样的行为,甚至可能一直衍生到他将来的职场和家庭之中。
三.溺爱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群被家长宠坏了的孩子,他们打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不断地制造麻烦,让自己成为整个教室甚至是整个学校的焦点,回家之后他们也不消停,有的会直接和父亲喝反调,有的会通过各种异常的行为举止,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这样的孩子一般在家庭中都是被过分溺爱的,他们可能是家中的老幺,从小受着父母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关爱, 也可能是独生子女,一直独揽家庭里所有人的关注。
timg (9).jpg这类孩子早已习惯被过度关注(家长溺爱),无法接受他人的忽视,更无法容忍和其他人平分属于他们的关注。但又懒于从正面努力,只能靠制作麻烦让自己成为焦点。
这样的行为如果家长不及时加以正确地引导,孩子在接下来的一生,可能都会陷在寻求他人的过度关注中,痛苦又不能自拔。
那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应对方法。
【应对方法】
1.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
在家里,家长可以分配孩子他感兴趣愿意参与的工作,如让孩子来安排一场家长会,开会流程可以和学校开会一流,会前“公文”通知参与人员、会中有人支持发言、会后有人总结会议内容等等。
timg (10).jpg在学校,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尝试给孩子分派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任务,如每天检查班里的学生上课是否尽早、逃课、校服是否穿整齐等等。
让孩子们知道,就算不用“非正常手段”也能顺利获得其他人的关注。
2.避免给孩子特殊服务
给孩子的关注可以会意的一笑,也可以是一个满怀拥抱,又或者是特别时光的陪伴(几分钟就足够了),但要让孩子知道,你还有其他事务要忙,不能时刻呆在孩子的身边,更不可能一直注视着他的所有行为,哪怕孩子再怎么无理取闹、制造麻烦,这也是无法改变的。
timg (13).jpg3.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无论何时,都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心中对他的爱,让孩子知道,他不用特意激怒父母,只要做好自己,父母会永远爱着他并一直关注他的成长。
四.结语
作为家长,当你觉察到孩子的行为异常,并持续很长的时间没有改善之后,你就应该注意并进行干扰了。
很多时候,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对孩子的行为觉得烦,且当你多关注孩子时,他们便能有所收敛时,那孩子这些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就是在寻求关注了。
timg (12).jpg无论是长期被忽视的孩子、留守儿童、来自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的孩子还是长期初溺爱的孩子。归根到底,他们都是生成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寻求不到归宿感和从价值感。
此时的你,要做的就是找寻孩子缺乏归宿感和价值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以上三个基本的应对方法,来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作者简介:一线教育工作者,二宝妈,从教7年多,帮数百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坚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微信公众号:灵妈妈育儿记。微信号:LingLaoShi-yu-er-j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