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针对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的具体情况和保健需求,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保健作用。
药物贴敷的机理: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
一、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吊证,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散淤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葱、姜、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2、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气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
3、气味俱厚类: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不能得力”。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形剂为:水、盐水、白酒或黄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鸡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的浸剂作赋形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