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跟几个台湾人聊天,她问我,你们看得懂繁体字吗?我说,我们“90后”通常看得懂,但我的很多“00后”学生已经开始看不懂了。
我开始想繁体字跟简体字的事情。近百年前提出的文字改革,我们失去了繁体字。简体字似乎是为了减少目不识丁的文盲而推行的政策,做出决策的人是否想过,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决策将来会建筑起跟台湾香港的墙壁呢?
当然,从当时的国情来说,简体字是为了让没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们也能接受知识而设计的,某种意义上,它是放低了标准、向更多的人敞开了怀抱,让社会发展地更快。但我总是觉得,建起高高的墙壁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起码攀爬的过程更有意义。我还真的挺喜欢繁体字的。
如果那个时候,能有一批文人墨客出来为繁体字鸣不平就好了。宣传繁体字的历史和古文字的美,甚至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保护繁体字的活动的话,是不是能有更多人了解这个文化呢?
说不定现在,大家就能把繁体字跟简体字分开来用了吧。学术文章、书本、正式场合还能有繁体字,公众场合、小吃摊、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用简体字。一些重要的场合,还可以通过标注简体字跟拼音来解决。不过那样的话,语言学家们可能就辛苦了。

日本的假名差不多是这个道理。日本的文盲不多,是因为假名数量有限,很容易掌握,但是会认汉字的人不多,很多人只会用假名写东西,加上键盘输入法的引入,更是给汉字带来了冲击,去大街上随便问问,写不出汉字的比比皆是。因此,正式场合用正式语言,但是一些面向孩子、以及文化水平不够高的人的作品,还是会在汉字上标注假名的,就好比标注拼音一样。我挺喜欢这个作法的。
不过那不是我的时代,我也无法穿越回去拯救它,历史的车轮朝着“没有繁体字”的方向前进了,必定有它的道理。
中国真是个说扔就扔的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