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不但在学问上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而且在行为处事上学到了曾国藩的精髓。李和曾之间虽然也有争执,但一直对曾都是尊重有加。
李鸿章为人精明,才干超群,果决独断但懂得收敛,不像左宗棠那样飞扬跋扈。但即使如此,曾李之间同样发生过矛盾。
1860年,还在曾国藩幕府佐理军务的李鸿章,认为曾国藩把大营移到安徽祁门极为不妥,力劝搬离。为了执行朝廷命运,也是学韩信“背水一战”,曾国藩坚决不同意,于是两人心生嫌隙。接着又遇到曾国藩要弹劾曾经救过他几次命的李元度。李鸿章认为曾国藩弹劾理由并不充分,屡阻未果,曾、李之间矛盾终于白热化,最后李一走了之。
不过,李离开老师曾国藩之后,仍然牵挂着老师的安危,时时写信,继续劝曾从速搬离祁门险地。后来,曾国藩终于知道李鸿章实在不是不愿意与他共患难,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大营搬离了祁门。在曾国藩的主动示好下,李鸿章再次回到曾慕效力。确实有才但年轻气盛的李鸿章,虽然对曾国藩视师如父,不过还是时不时地对曾国藩行事缓慢、思维钝缓有意见,甚至当面毫不客气地揭示出来。纵使曾是一代大儒,但还是讲究脸面的。对李的如此不留情面,也是痛心疾首,对李颇为不满。但曾高深的修为以及李的八面玲珑,两人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保持私人情感,国事相互支持。可以说,李的一生都是在曾的扶持、庇护下才大有作为,人生才有所建树。
曾国藩去世后,在千余副挽联中,除了左宗棠送的挽联之外,李鸿章送的挽联最为有名,也更能概括他与曾国藩的情谊以及表达他对老师的敬爱:“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冯俊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杀伐同异》第一章 从故纸堆里走出来的曾、李、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