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一句话: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性情暴躁的人想起自己同样暴躁的父亲,逃避亲密关系的人可能在离异家庭里长大,自身的失败常常会和原生家庭联系在一起。
将遇到的挫败都归因到原生家庭,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情况是,如果不这样,就要意识到那些挫败是自己造成的,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还有一种情况,父母给自己造成那么大的伤害,而自己却活得好好的,怎么可以呢?伤害怎么可以不留印记,谁向幼时那个挣扎在孤独恐惧里的小孩负责?如果一切都正常运转着,怎么去「惩罚」父母、让他们意识到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呢?
越是被深深伤过,就越容易出现第二种情况,尤其当迟迟没有接收到来自原生家庭的歉意时。这实在是让人难过又无法避免,人非草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天性中就带着情绪驱动的咒语。
不过,如果你想对自己好一点,就要意识到,当一切都围绕着原生家庭时,对现状是没有哪怕一点点改善的,自己会被困在过去里,一次次陷入恶性循环。
要怎么走出原生家庭呢?在李松蔚的公众号看到个提议,说不定可以试试:将时间分成两段,抽出一段时间专门表达对原生家庭的情绪,在其他时间里,好好做自己。比如:每个月抽出一天像之前一样不好好对待自己,剩下的时间学习爱自己。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接受自己,接受现状,不要把步子迈得太大、希望事情一下解决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一步一步地慢慢来。如同L先生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提议,把生活过成实验,行动-观察-反馈-改进,一点点去尝试。
好一点点,就是非常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