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有动笔,并不是忙到没有时间,实在是主观上觉得没有什么好写。
全是家长里短,几尺布天天拉来扯去,扯不出来个新花样。
今天依旧觉得没有什么话要说,为着阻止懒惰蔓延,赶紧叨叨几句。
去了上海,看望他大哥。
癌症微创,原本十天八日就可以出院,谁料到节外生枝,两个月过去还在医院躺着,两个月粒米未进,全靠吊针维持生命,原来正常体态的一个人,瘦成了皮包骨头 。
老同志连叫数声“大哥”,那个鼻孔插满管子的人才睁开眼,嘴唇嗫嚅半天,硬是叫不出一个熟悉的名字,老同志哽咽了,我也红了眼睛。
他们的儿子着实孝顺,白天连着黑夜照料病人,但无锡的家庭和生意同样需要照料与打理,只能在上海与无锡之间两头跑。两个月时间,其中的辛苦,外人难以想象。
他大嫂原来小学老师退休,精明强干的一个人连着两个月没有离开医院,人也萎靡憔悴许多,护士交代她护理细节,她似乎总要愣怔片刻,才从混沌状态清醒过来。
家有病人,身体和精神上要承受双倍的煎熬。难怪,70岁的人了,有多大精力经得起耗?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要是再有一个孩子替换替换该多好。能吃能行潇洒自在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概只有生病了,才巴不得孩子越多越好吧?这个不能说是自私,当无能为力来袭,谁不期望伸过来一双帮助的手?
护工虽然专业,抵得上子女细致与耐心吗?我不晓得,不好下结论。
我母亲临终前住院半个月,我也是白天连着黑夜照顾她 ,从来不敢掉以轻心。非亲非故的护工能做到感同身受吗?我不晓得,因为没有喊过护工。
由此想到,不婚不育、丁克一族,当老到无能为力、病床前孤苦伶仃的时候,是不是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没有人知道,因为,即便他们真的后悔,这样的声音也发不出来,有多少人愿意倾听?
有人会抬杠,忤逆的子女多了去,远远不如出钱喊护工。
好吧,你杠你有理。
回家后,继续带大哥去一院,大项目全部检查结束,总体情况趋于保守,不要万不得已不放支架,活一天算一天吧。
医生建议,再做个肺部平扫和胆囊B超,大哥连连摇头,说从来没有感觉肺部和消化系统有感觉。
感觉不可靠,我们都劝说他检查,但他就是不肯,可能觉得这几天麻烦我们太多,过意不去。
那就暂时这样,大哥脾气急,不能说得太多。
巧合的是,连着几天来医院,碰到两个病人,一个是初中同学兼发小,一个是表亲。我分别去看望,低于500元拿不出手。这1000元属于额外支出。
中午回到家,盘算一下3月份的开支,才5天,就用了7800元,包括两个红包,不包括本月伙食支出,接下来还有5000元房贷。
对于家庭支出,我基本不记录,老同志的话就是,都是正经用处,又没有瞎扔。
话是不错,那就做鸵鸟,不去记账好像用得不多似的。
实话实说,以往的日子,上班时间经常逛街,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零食也不断,朋友聚会桑拿之类也不少。
这几年,节省多了。
一个是收入减少,一个是考虑到帮助儿子买房子,不能再大手大脚了。
钱该用还得用,这个没有好斟酌的。
叫人忐忑的,就是为亲戚人情付出太多。
我们都是家里老小,老一辈多,自身兄弟姊妹多,小一辈也多,似乎每个月要出几个人情。
单单去年清明,招待南京和上海的亲戚,以及先后给三位已经逝去的四位老人做冥寿 ,就花费超一万元。
接着侄孙女考上大学,接着表侄儿考上大学,接着去南京给叔叔做生日,接着老同志去青岛游玩一个星期,接着先后去县城给两个舅爹、爹奶做生日,接着我姨夫生AI,接着他大哥生AI,接着他二嫂住院,接着带我二哥去县医院检查,接着招待远道而来的同学,接着后面还有,就不一一列举。过年又用去两万,其中大头用在父亲身上。
去年到现在,算算在双方亲戚身上的付出,吓得我出了一身汗。
噢,原谅我小气。
噢,原谅,因为我是低收入人群。
所以,才这么胆小。
今天没有什么可写,就碎碎念几句吧,也算对日子做一个记录。
生活不止风花雪月,还有蝇营狗苟。
生活的全貌,少不了蝇营狗苟,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家庭,蝇营狗苟才是常态吧?
我想拔高自己,往风清月朗上凑,但更害怕从高处跌落,把自己摔得鼻青脸肿。
那就匍匐在地吧。
PS:写下这篇文章,我问老同志,你晓得去年到现在家里用了多少钱了?他直接挂我电话:不要念经了,不想听。
他比我还鸵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