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元朝时期,一批居住于中亚重镇撒马尔罕的撒鲁尔人,由于不满当地统治者的暴政,在族长的带领下开始东迁。他们赶着骆驼一路跋山涉水,穿越了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险恶之地,最后来到青海循化的积石山下,发现此处的水土与故乡的极为相似,便定居下来。这群外来户自称是“撒拉尔”,其通过与当地的汉、藏、回、蒙古人的融合,形成了我国56个民族中的撒拉族。
撒鲁尔意为“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可见其具有极强的崇武精神,而撒拉族同样继承了其先祖的遗风,勇于反抗,敢于拼杀。清乾隆、同治以及光绪年间,撒拉族都举行过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曾一度攻打到兰州。虽然这些抗争均以失败告终,但撒拉族人的血脉中始终激荡着不畏强权的精气神,使其总能战胜各种磨难,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叛逆中不断发展壮大。
就是这样一个硬派种族,却极为尚花。每家每户的堂前屋后都种植着鲜艳的花卉,郁金香、格桑花、波斯菊、美人蕉将大街小巷装扮得五颜六色流光溢彩,即使到了天寒地冻的严冬,人们仍可在撒拉族人家欣赏到别开生面的花,那就是雕刻在窗棂、屋檐上的木花,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恍若随时能羞涩地闭合上一般。撒拉人爱吃的面食也呈现为花瓣形状,称得上是秀色可餐。而美丽的撒拉族姑娘被唤作“花儿”,她们同英俊的小伙子牵手时,便成为现实版的“花儿与少年”。
柔情侠骨的撒拉族总是充满神秘感,当你走进循化县的“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时,便会增添对这一民族的深入了解。其中建有民俗博物馆、婚俗体验馆、文物展示区、撒拉尔印象民居等特色景点,人们不仅可以从中亲身体验撒拉族的风土人情,还能近距离地欣赏到这一民族独特的建筑美。园内的宣礼塔和牌楼已有百年历史,是从附近村寨整体搬迁过来的,它们在古朴中散发着永不过时的隽永之气,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造型奇特的篱笆楼。
篱笆楼是撒拉族人根据循化当地的地形特征独创的建筑,墙壁的下部为石材,不仅稳固,且可防潮,上部由木板和篱笆混搭而成,保暖通气,门窗、扶手、房梁均施以木雕,图案繁多,制作精细,堪称一座艺术殿堂。其外观保留着篱笆编织的纹路,似绣娘挑灯制作出的花荷包,透着精雕细琢的匠心。2008年6月,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游客循梯而上,便不自觉地蹑手蹑脚起来,生怕给这些艺术珍品造成损害。
漫游在“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中,人们仿佛在翻阅一部厚重的民族史书,透过一个个展区,恰似望见了撒拉族先民翻山越岭的艰辛,和他们的祖辈为了公平正义而奋起反抗的果敢,以及世世代代崇尚艳丽花木的柔情。撒拉族人的形象便完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游人随即轻转脚步,纷纷在宣礼塔前流连,于篱笆楼内徘徊,细品一个民族的前世今生,解读精湛木雕背后的故事。
2023.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