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内容:第三章
分享阶段:day2
🖌️【O-事实】我印象最深的内容/观点是:
当然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但这不是最终的目标,他们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学校显然并没有教授他们所需的技能。
我承诺,所有学生不光会习得学术知识,还包括实用的生活技能,这是他们未来获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所必需的东西。
想让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让他们真正了解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自己。
金伯利的立场让我感到困惑。为什么想做件显而易见的好事这么难?无论是某些人还是某些机构,为什么要阻止我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同等的教育机会,就像他们家长所期望的那样?
我一直在寻求这样一个机会,去打造这样一所学校,能够重视和帮助每一个孩子,就像对待我自己的孩子那样。
🖌️【R-感受】看完内容我的感受是: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lFI2rClSSbiwhSshK6zWqQ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分享。当时我的感受是:
这篇文章看得我很激动也很感动!激动是因为看到在PBL中,孩子身上的无限可能。撇开PBL的专业度来说,给我一个对PBL新的理解:PBL是一个相信孩子行动力、创造力的过程。感动的是孩子们在PBL中得到了爱和自信,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同样能在PBL中得着自信,完成“不可能”的挑战。特别喜欢里面说的:项目式学习就是生活应有的样子。生活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并且把他们做好。优美的作品就是需要努力付出,而不是靠天赋。
今天看了《准备》的第三章,作者塔文纳的教育理想是重视和帮助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能被平等的对待,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在《践行项目式学习44年:我们远远低估了孩子们完成佳作的能力》中,我看到那位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没有被放弃,幸运地遇到了项目式学习,依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考上大学,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是有着同样理想的这两位教育工作者,他们希望好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成功”,这样的信仰也在慢慢地影响我,如何看待教育,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