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巢湖市北境的黄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姚庙集,集东约5里处有1座山,名叫倒旗山,而姚庙集向西10里处还有1个尉子桥,也是个古老的集镇。姚庙集、倒旗山属含山县,尉子桥集在巢湖市境内,这二集一山名称的由来,蕴含着一段浩气长存的悲壮历史。
南宋高宗年间,金兵屡屡南侵,朝廷凭借长江这道天然屏障维持半壁江山。当时昭关就是阻止金兵南下的重要关口之一,宋将姚兴是把守昭关的前路先锋。姚兴,河南相州人,是岳飞的同乡。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兵20万大举南犯,前锋直指昭关。姚兴闻报,一面飞报朝廷请援,一面率部迎敌,誓将金兵阻于黄山八子口之北。战斗十分惨烈,姚兴带领自己17岁的儿子和仅有的500名兵士,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虽凭借险要山势杀得金兵寸步难行,但也伤亡惨重,且久不见援兵。
金兵发现姚兴无援,即以重兵将姚兴父子从中隔开,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又在离激战中心东约5里的1座山上,伪设了宋朝的援兵营帐。姚兴遥见宋军旗幡,连斩3将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宋营”而去。进入营帐,始知受骗,为避免部卒相继误陷,姚兴跃马扬刀,砍断“宋”字旗杆。杆断旗倒,这就是后人称此山为“倒旗山”历史典故。
姚兴战死后,尸首如同一尊铁打金钢,僵坐在马背上。战马驮着他突破重围,向西奋力狂奔,奔到约10里的一座桥上,迎面遇见主人的儿子带着仅剩的儿十骑疾驰而来,此马立刻前蹄腾空,对天长啸。
公子慌忙下马叩拜,却久久不见动静。拾头细看,发现父亲血染征袍,双目怒峥,始知已去。遂愤然发誓:“孩儿一定要收复失去的疆土,为您报仇!”话音刚落,姚兴圆目,尸体缓缓从马上倒下。
这座桥被后人叫作“遇子桥”,因“遇”“尉”同音,后又被误传为“尉子桥”,而桥边后来形成的小集镇,亦被称作尉子桥集。
高宗皇帝闻知姚兴抗金战死疆场,追封他“容州观察使”,在他的墓地旁建了一座99间的大庙,亲笔题了“旌忠”两字的大匾,悬挂在庙门上。此庙名为姚兴庙,百姓出于对他的尊敬,称之为姚公庙。姚公庙后毁于兵火,而由姚公庙庙会形成的集市却久盛不衰,姚兴父子的爱国精神仍在民间世代传颂。(选自《巢湖人文景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