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对自身植根于私欲的种种丑恶,古代人与现代人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诉求是完全相同的。
《诗经·大雅·抑》云:“相在尔室,上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泛指屋之深暗处。古代室内西北隅设置小帐,安放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为屋漏。相,看。看你独处室内,做事要无愧于神明。
明朝李东阳《土室》诗:“古人戒屋漏,所贵无愧色。”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俞生》云:“汝为儒士,暗室屋漏,犹当谨慎,岂可放肆于大道之旁乎!”
慎独精神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要求人们不自欺,不欺人,形成对私欲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防范其恶性膨胀。按宋代朱熹的注释,不仅要“慎隐”,还要“慎微”,要从细微处做起,不仅缺德的事不可做,缺德的念头也不可滋生。
《梦葵》所体现的精神正与中国传统的慎独精神相契合,同向而行。无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所不同的是,就是陈仲子的“矫枉过正”之处:仅有偷的意念,而无偷的行为和后果,而去赔偿一双鞋,逸出了常规,出格,离谱,似乎犯了神经病。这里特别要思考的是,刘向点出的“幽昧”,即暗含的旨意到底是什么?是否深藏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思想元素呢?克制人的私欲,必须矫枉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此其一。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错误偷偷改,暗箱操作,常常改不了,或改不彻底。此其二。最好的举措就是:公开透明,采取阳光作业。内心丑恶的东西,抖在阳光下,让它丑形毕露,即俗话说的“脱了裤子割尾巴”。让内心的丑恶在众目睽睽的阳光下,任其风吹雨打,像那双鞋一样,烂掉。这也符合孔子道德修养的教导。为孔子庐墓六年的子贡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陈仲子对内心深处的私字一闪念,小题大作,公开反省谴责,公开表示悔过自新,是值得人们敬仰的。西汉刘向《於陵子序》曰:“诗云:相在尔室,上不愧于屋漏,仲子有焉。”古人倡导的慎独精神,有陈仲子做到了。窃以为,这是较为中肯的评价。对芸芸众生来说,不能像陈仲子这等苛刻的阳光作业,让内心阳光一点,总可以了吧。
陈仲子为道家人物。佛家慎独慎微经典提示得尤为透彻,久行之,烦恼渐轻,福德渐长,泊然入定矣。
毛润之所提狠斗私字一闪念,即来自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