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学校按成绩分批次召开家长会,周一为中游学生,周二为下游学生,周四为上游学生。而我,很荣幸被老师选为学生代表,分别在周一周二发言。在发言时,我问了家长们同样的问题:在近一个月内,您和孩子们聊天时间有超过一个小时吗?周一的家长们有五六位,而周二,却只有一位。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绩不好,很有可能是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不善造成的。因此我特意去询问了一些同学,而他们的话更能证实这一点:“我平时能和我妈聊到十分钟就了不起了”。
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矛盾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父母出于担心和保护心理,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如不顾孩子的反对强制性地给孩子报辅导班,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预设好孩子人生发展道路等等,从不问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这种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的爱,因为欠缺沟通与理解,让孩子失去选择的自由,阻碍孩子个性的发展,引发了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对孩子造成伤害。
爱,是建立在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之上,是想对方之所想的爱,因此,这种爱不是负担与伤害,而是包容和爱护。因此,无论是源于何种原因的爱,不问对方的意愿,只一味地认为是“为你好才这样”的行为,哪怕出发点再好,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是一种伤害。只有沟通与理解之后,尊重对方的选择,才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
爱与伤害,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以爱为名的伤害,比比皆是,自作主张的爱,如封闭的心,再大的善意也传达不出去,只会让人疲惫,对人造成伤害。唯有建立在沟通与理解之上的爱,才是真正地为对方着想、尊重对方、成全对方梦想或价值的爱。
那么,如何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联系呢?我认为家长们应该先自我反省,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开口就说孩子什么都不行,是不是一味地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是不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是不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满身缺点,是不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很多母子关系都是因为这些破裂的,因为父母一味认为自己在付出,孩子一味认为父母很烦人。所以若是发现的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其次,孩子们也该自我反省,想想自己平时与父母说话的语气,是不是认为他们很烦人,根本不了解自己,是不是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有这些想法,应该尽快摒弃,否则关系很难好转。
最重要的是转变沟通的方法。一下有几点供大家参考。
1:语气放缓,语速放慢,语调调平。有是候,父母或者孩子开口就像在骂人,因此谈话一开始就结束了。
2:不要有功利心,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很多家长都拿成绩说事,也同时认为自己孩子不努力,不重视成绩,他们却不知道孩子看见自己考不好,也会着急。如果有不着急的,那您可以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3:多鼓励,少责备。我们都知道鼓励是稀缺资源,所以在谈话时,尽量不要批评孩子,而是从不同方面鼓励他,家长的鼓励远比老师的鼓励中用。
4:不要主动问成绩,也不要说“考不好没关系”。很多孩子觉得家长一问成绩就是麻烦事,而这也确实是麻烦事。在孩子没有考好的时候,一句“没关系”可能更会令他难过,而责备则必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孩子告诉成绩时,保持沉默或给予鼓励才是首选。
最后,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和孩子进行友好的沟通,保持家庭和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