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前说起吧,一年前我在刷热门微博的时候突然刷到了大冰老师《好吗好的》预售的微博,然后我翻看了最近一个多月大冰老师发的微博,然后就顺手就买了一本,然后拿回去就看,发现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讲的很真实很接地气,因为里面很多都用了方言,我是北方人,北方人的方言八九不离十的都是相通的,所以读后感觉这个故事感觉非常的情切,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竟然在这里可以读到地方方言版的故事,原汁原味,那叫一个爽快。
如今《我不》上市,迫不及待的也买了一本,利用闲暇的时间读了一遍,然后感觉不够过瘾,如今又重新来读读没一个故事,同时写写自己的读后的感受,也给自己留点深刻的回忆。
当我再次拿起书来读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弟弟时。我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就是不断的埋下伏笔。就像白玛和大冰的再次相遇,我感觉到并非机缘巧合,就如书中开篇所说,万事万物林林总总,即非凭空生,亦非独立存,必是因缘合,聚化而成。就好比,我一年前在刷微博看见了《好吗好的》这本书的一样,就是这这样的因缘让我再次购买了《我不》,让我有机会读到书中这样深入人心的故事。
没有人随随便便相遇,只有人认认真真的遇见。
比我们小的都应该叫弟弟,弟弟分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一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归根到底都是弟弟。先生存,再生活。这是本质。在求生存的时候我们无法去浪迹天涯,只能旅行更多的穷流浪罢了。那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那些我们向往的地方的风土人情,比如现在我读的大冰老师《我不》弟弟这个故事,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旅行,当有一天翅膀硬了在去看看书中的风景也不是不可。
书中的弟弟就是门巴族的白玛,书中的文风确实和大冰老师的野生作家的气息是非常的如出一辙,因为当我读到:“白玛唱歌好,酒量好,体能好,心眼实诚,偶尔我会派他去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把老兵弄死一个晚上。”当时我就笑了,一股江湖派作风。但是我喜欢,因为喝酒的爷们说话都是这股江湖作风。哈哈!
白玛是一个穷苦的孩子,无论从家庭还是他自己的求学之路都是如同他家乡的山路一样崎岖,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从12岁就开始做背夫,也是墨脱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背夫之一。
白玛是一个94年的孩子,所以说,不是所有的90后都很矫情,90后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比你们想象的优秀。
白玛的家庭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艰难的多,为了让他读书,一家人都在供他读书,希望他可以走出大山,不在被这篇贫瘠的土地所困扰,早早的结束自己的新希望。
世界就是这样,有的人12岁可以出国留学,有的人12岁还在为了读书还要自己去打工。截然不同的出生,我从白玛身上看到的是他敢于和命运说不。就算在他当背夫的时候通过争执拉的活,还被那些所谓的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说,因为你未成年,干完活给了你2/3的工钱。如果你知道是未成年你就应该多给点钱,别tm义正词严的杀价。
我读完这里,我没有继续往下看,我盯着书静默了三秒,这是对很多没有素质的游客最好的坦诚,希望你们不要再去欺骗一个只为通过打工赚点学费的孩子,人情冷暖自知!
所谓人生的伏笔,就是缘分
文中前期为最后大冰10年前和白玛的的一面之缘才有如今的想见相助的埋下了无数伏笔,那是的白玛可能没有预料到,当年自己遇见的那个大哥就是大冰,如今这位大哥哥就在自己的面前,对于命运我们不相信老天,对于缘分我们不得不相信苍天。
白玛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学,但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自己读书家里所有人为他能有个明媚的前途,全力以赴,他到家乡去支教,去把自己真真切切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更多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理想捆绑在一起,为了生命的绚丽,为了生命的辉煌,他知道大山里的更多的孩子更渴望走向远方,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也就是老师的爱。
对于指教,我曾在大学里也见过大学里的社团搞过如此的活动,一个暑假他们都去青海去支教,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公司对于“5.4”青年节发起来演讲活动,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阿学讲当初他去青海支教的活动,说走的时候真的舍不得那些小朋友,给他们买的新玩具新衣服和教他们写作业,这样的日子永远忘不了。真的让人怀念。
我个人认为作为支教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去用我们的生命去照亮别人,而非为了去体验,而把这些孩子当做道具,去玷污那些美好的词汇,让我们用心去支教。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有些缘分不是没有遇见,而是因缘没有具足,所以惜缘莫攀缘,缘浅缘聚,都是没有血缘的亲人,你为我的人生锦山添花,我为你的人生埋下伏笔。
我不,你本来和所有的年轻小伙伴一样,读书有书包,吃饭有鸡腿,还有玩具玩……但这一切你都没有,你有的是独一无二,你不是异类,你是一个有个性的男孩,祝愿你的人生绚丽多彩,不在那么曲折……免得我再次读到如此的故事落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