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不说

作者: 子非_似是而非 | 来源:发表于2016-06-12 13:08 被阅读108次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2016江苏高考作文题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社会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获取到各种各样第一手的新闻和资料,新鲜烫手,而对于所获得的信息的反应和反馈,就有了说与不说的思考。

微信某名气较高的理财公众号,发出一篇文章《如何在三年赚到人生的第一个50万》。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如何通过理财,买基金,写文章拿稿费,投资有前景的项目,获得了第一个人生50万。这种具有个人真实经历经验,有据可循的干货文,堪比纯粹的鸡汤文不知强上多少倍。而这篇文章发出不久后,却引起各种铺天盖地的评论。其中一个方面自然是羡慕和赞美,当然还夹杂着对自己时运不济的不满;而另一个极端的人则是赤裸裸的批评起作者靠拼爹拥有了投资的资本,靠拼爹的内部消息选中了前景的项目,当然归根结底的成就是因为有一个有实力的爹。

在这样一则故事的背后,其实存在三个方面的说与不说。公众号作者,将自己的故事经历写成文章,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学习。不断提高的写作技巧,不断积累的关注者,对自己持续写作持续理财是一个激励;同时不断增长的关注量自然也是提高潜在收入的汩汩源泉,因为他们极大可能是下一本书的稿费供给者,当然这其中还潜藏着许多不可估量的潜在收获,这是人脉的积累。这一类人是有话则长,也利用此创新积累的人。

第二类人是随波逐流的人,每天刷朋友圈,刷理财公众号,被《50万》的标题吸引。他们时刻关注身边的动态,不多言语,有些话听听也就过去了,留下来那么些经典语录,某个瞬间也许会激发其灵感。但是终究到底,自己没有过分努力,自然也是无太多话可以说。如今的社会大部分是这样的人,过着不紧不慢的不高不低的生活,期盼着有那么一次《50万》的可能,却依旧朝九晚五,津津乐道。这类人自然也是无话短说的,但是却也悠然自得。

第三类人则是那一小撮的极端者。面对别人的成功,总有另一个方面的反驳和质问。他们希望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父母之类的外部因素,从而推脱自我责任,还美曰其名警醒他人,归根到底是对自我现状的抱怨和不负责任。而网络发展的今天,这类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在受到其他人谴责的时候也同时能收获更多的关注和曝光率,这未尝不是一种可能的营销。这切实是一种无话长说,也不能不视为一种创新。然而这种扭曲价值观,通过无故诋毁他人的创新是不应当被舆论鼓励且接受的,因此这样的长话不如不说。

终究看来,网络发达的当今是社会,说与不说已经不存在障碍;反而对于听着而言,如何去辨别长话短话的价值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

  • 说与不说

    如果我爱上一个人 我要不要跟他说 暗恋就像一首想唱却不敢唱的歌 如果我爱上一个人 我要不要跟他说 流年如水,不知道...

  • 说与不说

    说与不说,敢于不敢 说是喜欢一项职业,或是说一个自己的爱好,自己就应该好好去学习,好好去研究该领域的相关问题、事项...

  • 说与不说

    说出来是罪 不说也是罪 反正都是罪

  • 说与不说

    能说出口的愧疚 不是最真心的忏悔 能说出口的伤痛 不是最深刻的伤口 能说出口的爱慕 请再三思量

  • 说与不说

    时常听闻一对互相钟意的男女,因各自都对自己满心的爱慕藏的严严实实,着实让对方及周边的人都看不大出来。于是这段本可开...

  • 说与不说

    天蒙蒙的 雨凉丝丝的 我心里甜蜜蜜的 我跟你恋爱了 可是这个消息 却不敢告诉任何人 仿佛我们就是一个隔阂 隔了很久...

  • 说与不说

    作为子女,当我们的父母不说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做得好不好,我们在敏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判断他们的心情...

  • 《说与不说》

    当风赤裸着告白 此 刻,雨 的 彷 徨 无 奈 那 一 场 战 役,丢 盔 卸 甲 谁 离开,谁 留...

  • 说与不说

    这几天,看了一些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我在想,每一个喜欢早起看日出的人,应该都是一个热爱生活并且自控能力很强的人...

  • 说与不说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与不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p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