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古文》有,《今文》无。
1、
问:《说命》的背景是什么?
答:商王朝经过盘庚迁都后,大治。然后又有所衰落,经过三传,商王的位置传给了武丁(盘庚弟弟小乙的儿子,插一句,这里可以看出,商王朝传王位,有时候是兄传弟,有时候是父传子。)。
武丁是商王朝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王,后代称他执政时期为“武丁中兴”。
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说话,观察朝政和国风。有一天,武丁对群臣说他梦到了一位名叫说(读“悦”)的圣人。命大臣按梦中圣人的样子去全国找,后来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一个长相和名字都与武丁梦中一致的人,这个人当时在做苦役(一说是奴隶),大臣将这个人带给武丁看,武丁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并让他作相,于是商王朝大治。
这个人以傅险的傅为姓,由此叫做“傅说(读“悦”)”
根据《尚书 周书 无逸》:其实武丁小时候在民间长大,就认识傅说,并欣赏他的才学,后来武丁做了商王想任用傅说,但由于傅说出身低微,无法直接任命,于是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商王朝时,人们大多相信鬼神,武丁就利用大臣的这个心理,顺利的任用了傅说,商王朝由此大治。
2、
问:《说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说命》分为上、中、下三篇。
《说命》上篇是武丁如何找到傅说并任用的过程。
《说命》中篇是傅说对武丁的进言,主要内容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说命》下篇是傅说和武丁之间的对话,主要内容是如何成为一位名君。
3、
问:《古文尚书 商书》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答:《古文尚书 商书》一共有十七篇。
其中除去《今文》七篇
(《汤誓》、《盘庚》(上、中、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和《微子》)
剩余十篇是《古文尚书 商书》独有的,这十篇是:
《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咸有一德》、《说命》(上、中、下)
我们整理下这十篇发现:
关于仲虺的有一篇:《仲虺之诰》。
关于伊尹的有五篇:《伊训》、《太甲》(上、中、下)、《咸有一德》。
关于傅说的有三篇:《说命》(上、中、下)。
合计九篇。
这个特点就是:
《古文尚书 商书》中有九成的篇目都与辅佐商王的贤臣有关。伊尹一人就占了一半(五篇)。由此可见,整理《古文尚书 商书》的人是非常重视贤臣的作用的,或者说,商王朝流传下来的大多数文献都与贤臣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