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时候,开篇内容就把我吸引了:
今天,妈妈去世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电报:“母逝,明天下葬,崇高敬意。”这等于什么也没说,也许是昨天才死的。
什么样的人会对母亲的死如此的冷漠呢?带着这份好奇,我读完了整本书。
书籍开篇说实话,我对书中的主人公默尔索实在是提不起来什么好感。在我看来,默尔索的性格与生活态度显然是不足取的。说得好听一点,他是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说得不好一点,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没有志气、没出息、温吞吞、庸庸碌碌、浑浑噩噩……
如果放在我们现代生活,默尔索绝对是完全没有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人。
文章摘要举个例子,有一天他的上司找他谈话,说有一份工作需要有个人调去巴黎,他的上司觉得这样的工作适合年轻人,而且还可以两地旅行,毕竟默尔索单身一人没有家累。上司就问默尔索愿不愿意去,我们来看看原文中对这段内容的描写:
“你正年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你会喜欢的。”我回答说,的确如此,不过对我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于是,他就问我是否不大愿意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的生活并不使我厌烦。老板显得有些扫兴,他说我经常是答非所问,而且缺乏雄心大志,这对做生意是糟糕的。
你看,老板要调他到巴黎去担任一个好的职务,他却漠然对待,表示“去不去都可以”。
这样的员工没被炒掉,简直是奇迹了。
在爱情上,默尔索交往的对象玛丽问他要不要和她结婚,他的回答是,结不结婚都行,如果玛丽要,就结婚。玛丽又问默尔索是否爱她,默尔索回答说:“这个问题毫无意义,”然而他内心的想法是他并不爱她。
天呢,如果我是这个姑娘,得到这样的答案肯定要被气死了,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回答,就好像老娘眼巴巴的要嫁给你一样。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局外人》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作者会写出这样一个不通情理毫无进取心的人物呢?
不,我们不能以平常人的视角去看待默尔索,更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评论这本书。
《局外人》在文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诺贝尔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这本书一出世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内容简介简单来说这本书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妈妈葬礼以后发生的事情,第二部分是默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入狱。
默尔索是一个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留下一滴眼泪的人,甚至他都没有打开棺木去看妈妈最后一面。
在妈妈的遗体面前,他抽烟,和门卫闲聊,还喝了咖啡和酒。在所有旁观者眼里,对于妈妈的死默尔索没有表现出一点伤心。
我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简直觉得匪夷所思。他是不爱自己的母亲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里细细的求证。然后发现,他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妈妈。
“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并不说明什么。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设想期待过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
我们知道,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全文的内容都是站在默尔索的视角进行展开的。
由上边一段话,可以知道,默尔索爱自己的妈妈,只是他比较平静的接受了妈妈的死亡,并且没有表现出伤心。
如果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即使不伤心也会在外人面前作出一副伤心的样子,要知道,碎嘴的人总是很多,生活中为了避免流言,人们总是会无伤大雅的演戏。
但默尔索不,他不会假装。
他说: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就是这样一个真实、不作伪、平凡且对任何人都毫无攻击力的小人物,却被法院检察官描述成了十恶不赦的大混蛋。
某天默尔索应朋友的邀请去海边渡假,参与进了一项朋友和他人的私人恩怨里,最后导致过失杀人。
他没有杀人的动机,也并不是故意杀人,按理来说可以减轻刑罚,不至于执行死刑。
所以在被捕入狱以后,默尔索一直是乐观的,他觉得自己这个案子再简单不过。
而讽刺的是,法院以及律师关注的重点都在“默尔索没有在妈妈的葬礼上哭泣”这件事情,杀人案本身的细节反而没有人关心。
律师和默尔索讨论如何减轻罪行的时候,他问默尔索是否可以说在葬礼那天控制住了悲伤的心情,默尔索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这是假话。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默尔索的真实,在生命面前,撒个谎又如何呢?但默尔索选择了拒绝,这让我对默尔索这个人物肃然起敬,一瞬间他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
我想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到默尔索这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直白的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逢迎世俗,只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
摘要显然,律师并不这么认为,或者说对于案件的处理,法院以及律师还有记者自有一套体系。默尔索的不按常理出牌以及他的不配合都让律师觉得厌烦。
在庭审当天,默尔索就看到了这样一幕:所有的法院工作人员和律师以及记者仿佛是老朋友见面,他们彼此问好,握手寒暄。
默尔索本来才是这个案子的中心,但他却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局外人,所有来报道旁观案件的人成了主角。
开庭前,默尔索被交代不要主动开口说话,他成了一个旁观者。检察官围绕默尔索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这件事情对他展开攻击,说他的灵魂是多么的丑陋、内心是多么的十恶不赦。
他声嘶力竭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一声宣判,显然对全体听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显然,检察官的话太具有煽动性,所有人都默认了默尔索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结果也显而易见,默尔索被判执行死刑。
细思极恐,一个人竟然因为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既定规则而被判死刑。
如果默尔索在妈妈的葬礼上表现出普通人该有的悲伤情绪,如果默尔索在法庭上承认他只是假装不伤心,如果默尔索配合法院以及律师的游戏规则,或许,结局就会改写。
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总是对生活作出种种妥协,我们不得不迎合老板的意愿加班到深夜,我们不得不曲意逢迎生意场上的大客户,即使不喜欢也要勉强自己喝下饭局上的那杯酒。
时间久了,好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张面具,我们不敢离经叛道,我们不敢表现的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自己,那么最真实的自我呢?我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呢?
我们似乎都在随波逐流,成为一个个“局内人”,大家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存在感的定位。
我想说,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在乎世俗的标签。挤不进去的世界,不要硬挤,就算硬挤进去了,你也只是一个局外人。
三观不同,不能强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为自己而活,尊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算成为局外人,也无所惧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