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第三只眼看关系

用第三只眼看关系

作者: 似水流年cxy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13:05 被阅读0次

    聊一聊关系。人离不开关系,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领导关系、同事关系、邻居关系...一美国总统曾说: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是一个人幸福或痛苦的来源,尤其生命中最重要的母婴关系。”。以前认识这些字,但不懂这个分量有多重,后来养了孩子,接触了心理学才领悟。

    到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痛苦与幸福?

    我们的人际关系基本复制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即父母与我们童年时建立的关系模式!(我们头脑通常没有这个意识,基本在潜意识里复制运作,恰恰潜意识又决定我们人生95%)

    原生家庭关系模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种父母脆弱,孩子强大(通常是指在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家里啥好吃好喝好玩的都先满足孩子,把孩子当小皇帝供养,过分宠爱)。

    另一种关系模式:父母一方或双方过于强大,孩子弱小(这样的家庭孩子通常被忽视长大,父母或一方大小事全拦,没有尊重、平等,民主,大到子女读什么专业、选什么工作、婚姻,小到柴米油盐,父母全部说了算,孩子只能听话照做、顺从)。

    最理想的关系模式:父母与孩子关系和谐、平等。父母爱自己,同时爱孩子;孩子从父母那里也学会了爱自己,同时爱他人。

    如何拥有爱的能力:内心和谐,才有爱的能力。

    深入谈谈关系的两极——“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同等重要,如果关系中的一方过于强大,另一极过分虚弱,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一种,“内在的父母”过分虚弱,而“内在的小孩”过于强大,在家庭生活中若父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过于虚弱,而“内在小孩”会过分强大。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溺爱孩子的父母会导致这一现象,溺爱孩子的父母是为孩子而存在的。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沦为“内在的小孩”实现自己欲望或目标和对象。

    简而言之,这个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正常人不会和一个溺爱中长大的人建立关系,因为这个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在一段关系或团体中,只会想到自己,而不会想到别人。即便意识到这样做不好而想改变,改变也很难,因为内在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再想“动大手术”是很难的。

    “内在父母”虚弱,“内在小孩”强大,这样的人,有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就会严重缺乏爱的能力。缺失爱的能力如同性无能一样可怕!

    第二种:“内在父母”极其强大,而“内在小孩”却被严重忽视。这种人的内在关系也是严重失衡,会导致能爱别人,不会爱自己的人。这个逻辑发展到极点,为了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在这种内在关系模式中,有一极(通常是内在父母)过于强大,而另一极(内在小孩)过于虚弱,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内在关系模式会带来了很大冲突,自己会很不舒服,会尽可能地向“内在的父母”认同,而将“内在的小孩”尽可能地投射到别人身上(人际关系冲突不断的核心原因,尤其在稳定的关系中会经常把内在的虚弱投射出去,即我行我能,你不行你的错)。由此,貌似强大的人,对周围人而言,其实是地狱。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导致爱匮乏,一生都在寻找爱索取爱,没有太多心思做事业,一生碌碌无为!

    爱是什么?爱是自爱和爱别人。

    会爱的人有一个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内在的小孩”爱“内在的父母”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这是理想的关系模式。

    童年时与父母建立起来的关系模式,会内化即内在关系模式,即当下的关系模式原型。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是我们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相处的基石。

    简而言之,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样与其他人相处。

    即:关系并非两个人的事情,其实是两个内在关系模式的互动。

    与人相处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面对着的这个人并非一个简单,单一的人,其实,面对的是一种关系,即这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

    并且,这个人与你相处时,一定会玩投射的游戏,要么,他会把他内在关系模式中的“内在的父母”投射给你;要么,他会把他的“内在的小孩”投射给你。这几乎是必然。

    一个人怎样面对我们,其实反映着这个人的内心。他怎样对待你,其实反映着他“内在的父母”与“外在的小孩”的相处模式。

    在关系中受伤的时候,适当地从关系中跳出来,用旁观的心灵之眼从内在关系这个角度审视一下就知道,其实是内在关系模式向外展现的结果而已。可以静下来探究对方投射了什么过来?或是中毒的父母,或是挑剔的父母,或是暴虐的父母、或是弱小的小孩...生活中比比皆是!你有投射的自由,我有不认同的自由。

    静下心❤️来,探究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模型,探究自己内在关系模式,高明的人先自知,而后知人。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看见即自由~

    ——以上理论内容来自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老师《走出人格陷阱》《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两本书读后感,以及个人的理解和感悟,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第三只眼看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cy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