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算卦的书,有人说它是部哲学著作,是讲天理人道的,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讲天文地理,历史逻辑,伦理道德等等。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说,《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相传伏羲做八卦,周文王囚羑里将八卦改为六十四卦,孔子做《易传》,历史上三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写的这本书,由此可见这本书的地位不一般。
古为今用,读懂这本书,探索、寻觅《易经》里面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使其成为我们的人生指南。
但是 ,对我来说《易经》读起来太深奥了,读了好久也勉强看明白了一点八卦知识,这个八卦,可不是聊天的八卦,更不是算命的八卦。
一阴一阳之谓道,代表阴阳的两大元素,就如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作为基本的爻画,即:一根杠就代表阳,分成两截的杠代表阴。按照3个数字组成一个符号组,称之为卦。两种基本爻画,3个为一组,如乾,就是三根杠,坤就是三根分成两截的杠。2的3次方就是8,共有8种排列组合,也就组成8个祖,所以成为八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6155/7dfd45445cfd96d3.jpg)
其实,这个八卦看起来简单,其实也并不简单,因为处在原始时代的先民们,限于当时的水平,计数很少超过3的,3就是数的顶点,所以,八卦的每个卦都是由3个爻画组成。
具体的八卦:乾(代表天,属性为健),坤(代表地,属性为顺),震(代表雷,属性为动),巽(代表风,属性为入),坎(代表水,属性为陷),离(代表火,属性为附),艮(代表山,属性为止),兑(代表泽,属性为悦)。
关于八卦的创始,最早记载是伏羲观察天地万物的结果,其实也是当时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更与华夏民族的象形文字有关。
八卦虽然能客观反应世界的大致面貌,但还不能至精至微地精确反应,天地万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微妙变化。
于是,比八卦更为复杂的符号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六十四卦 。
传说周文王囚羑里,在狱中重八卦为六十四卦,这是对八卦的继承和发展。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由两卦相荡而成的“六画之象”,意思就是由两个卦相重而成,每个卦由原来的3个爻画,现在变为每个卦6个爻画。2的6次方就64,这样,八卦就变成了六十四卦。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飞跃,显示了华夏祖先思维能力的突飞猛进,是人类思维史上的一次突破 。
据了解,《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一部经典著作,从古至今,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道发展、变化的经典书籍。
在我看来,读《易经》,不一定要学会算卦,读一读古老的国学经典,也是开卷有益。只可惜,对我来说太深邃,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读懂一点皮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