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薛老师的课学的颇有些烧脑,本想对”权利“的认识做总结,但总觉得理解还有欠缺,没有完全想明白,倘若洋洋洒洒当完成写作任务潦草一写,有违我入007的初心,昨天还看到朋友圈”善意的“提醒,2018已经过去一半了啦!想了想,还是休息下脑袋,整理以下自己近半年来的学习吧。
有时真是奇怪,当提及六月的时候,脑海里满是大片大片绿色尽收眼底,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望天边云游,赏百花清幽的闲散,倘若一旦有人提醒道:”2018已过一半时“,心却突然慌张起来,还真有种白驹过隙,光阴似箭,韶华易逝的的慨叹,忍不住扪心自问,这半年来收获了什么呢?
仔细的想想,以前似乎把日子过的太匆忙,太慌乱,以至于想不起当初的有哪些值得傲娇一下的小成就,日子过的似乎都没什么质感,经不起回忆,就好像抽条太快的苗,稀里糊涂的长,经不起半点风吹雨打。而这大半年似乎比往年的任何时候过的更扎实,究其原因,可能得益于以下几点。
1、为什么学习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个人公众号,她分享了她们小城里一个高考状元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这个男生祖辈父辈都以种土豆为生,家里希望能出个读书人,热切盼望他考上大学,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以后在城市生活,也算光耀门楣了。出乎意料的是,状元郎大学毕业后,却毫不迟疑地回到农村,继续种起土豆来。父亲一连几天愁眉紧缩,几乎没了话,一口接一口地咂着嘴,抽着烟,愁苦的老人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家怎么就摆脱不了土豆的魔咒呢!
过了几年,这状元郎的土豆,几乎包揽了市里大部分饭店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扩大承包,延申了其它的相关副食加工生产线。
其实,这种故事在今天并不少见,它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读点书,知道一些别人不懂得理论,或者证明你有多么强的学习能力,它更多得是,各种学习技能的汇总,以及处事的哲学,交给你的是,用批判,科学的思维,看透世间的表象,思考背后的本源问题,对这个男生而言,他的认知早就摆脱了用苦力”种土豆“养家的这种农耕思维,他的本质是再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认知世界,立足于这片土地上。
是的,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学习能让我站在思想的高处,意识到此生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是多么高屋建瓴的领悟。
此外,还想起以前,我问我的导师,学习有什么用,他沉思了一下告诉我,“读书能提高人的幸福感。”那时我正在为找工作愁苦,好几份简历石沉大海,很是丧气。懊恼还入还不如趁早出社会,把自己打磨圆滑一点。我半信半疑,索性答到,“但是,我现在并不幸福”,他反倒更加气定神闲,说到“你看,比起那些没读太多书的人来说,你不仅知道某些知识,还懂很多道理,很多时候,读书读的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走出校园后,每当自己满腹牢骚的时候,都会想到老师的话,会去找书看,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个世界也好,世道也罢,它从来没想过要把你折腾的遍体鳞伤。它只是希望你更强大起来,年龄身心同步的完善自己,慢慢的就会卸下那些对抗世界的不满,找到那些不顺心的源头在哪里,我该怎么解决。这时候,真的发现,学习能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
2、要学就学通透
也是这半年,开始接触经济学,跟着薛兆丰的专栏学习,强迫自己多思考,多输出,而不要像以前一样,认为跟自己的工作生活无关的权当故事看。
我下意识地让自己多把每一个理论放在生活中,我发现这样想既有意思,进步又很快,比如,讲到“战俘营里地经济组织”,立马就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用烟卷做“货币”,囚犯们在封闭地空间中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小市场;讲到“公地悲剧”,瞬间就明白为什么小区里的杨梅还没熟透,就被摘个精光。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的安排,是为了减少沟通成本,等等。
有时候想明白某个问题的确需要很长时间,譬如“科斯定理”它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科斯那么讲了,变由此,衍生出来很多理论,譬如,“社会成本”,”交易费用““讲数不讲理”,科斯定理那一章我看了好几遍,反而越看越糊涂。直到后来,有个朋友给我讲“大家动不动就说用大数据,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办法,就能解决银行,金融系统的征信问题”,但事实上你知道银行信用征信有难么?数据归谁管理?个人愿意把数据公开么?......balabala ,她满腹质疑的讲了很多,为太多“概念滥用”的广告,言论表示鄙夷。此时我忽然想起,香帅讲过的蚂蚁金服是怎么用平台数据做小额贷款时,两者结合,突然就明白了。你看,学习,需要触类旁通,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懂的知识点,就要经常反刍。终会在某一点突然点亮,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此外,似乎理工女总有点逃不出“思维单一”的小魔咒。把一个知识点学通透,也帮我看到了自己的思维误区,颠覆了很多自己积累的常识和定势,譬如“价格管制真的能限制涨价么”“最低工资法真能帮助穷人么”“房价高是地皮贵导致的么?”等等,这很多问题,让我认识到,看事情一定要触及到事情的本源,停留在表面,很可能就跟着大家人云亦云了,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概也是因为只有少数人,才会精益求精的死磕某个道理,会用更深层次的理解来看待这个世界。持续深度学习,你能感觉每一天都像第一次认识这个世界。
正如,工作中,老板经常会说“请不要太业余,好么?”
3、万事开头难,相信自己
这半年还在继续精进我的“数据分析”,我是个编程小白,起初的软件安装就花了我2个星期,明明是按照安装步骤一步步来的,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无法运行,百度,知乎,看文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陌生的英文长句累成段时,条件反射般的,马上就头疼。敲代码时,没敲几行,就出错,我明明按照案例来的?问了别人以后,才知道,符号用了中文格式的,这个地方需要加个空格,诶,真是,每一步都不顺,怎么这么难呢?等我敲完第一课的代码,发现学习群里,已经有人做完第一个项目,人家还是个“小学弟”,再一次被“智商”碾压,深深为自己着急!
当群里越来越多人超越我的时候,最初那点颤颤巍巍的自信,开始一点点变成怀疑,再变成“确信”,然后为自己找借口,“没必要跟别人比嘛!”“代码就这么难,后面算法学习更难吧”,终于,彻底“看明白了自己”,我根本不是学这个的料!后来理所当然的就放弃了。有一天,我真的很想知道,“智商差距”到底有多大,舔着脸向“小学弟”赐教,意外的时,发现了很多“智商”意外的其它问题,根本就是学习方法不对,而且资料选择也不对啊,而且重要的时小学弟转行学这个,人家出乎意料的心态非常好,他有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把每一个小项目,当闯关游戏玩,遇到问题就解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很少在乎难不难,闯完一关,就犒劳一下自己。
后来,在遇到困难时,毫无头绪时,我就想,小学弟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办呢?他一定会不慌不忙的继续体验闯关的快乐。后来了解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提出的“思维模式”:它是指人的思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成长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认为学习不在天赋,而在努力,只要用功,什么东西都能学会。另一种叫“固定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就是你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的时候,会认为这个任务是他对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比如,让他考试,他会认为这是证明他行不行。他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而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则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并且愿意花更长的时间钻研难题,主动选择困难的任务,因此他的智商也是会提高的。
突然惊叹,小学弟就是那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第一次知道“智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这真是一剂挽救我智商的良药,原来我还有救!截至目前,我不也进入第四个项目了?
当某件事做成了,再回过头来看,切身的感受到,学习就是一个蠢着蠢着就不蠢了的过程:代码并不复杂,英文文档也还好,其实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打败自己的懒惰,要不断给自己信心,要有不断”挑战自我“的心态,就可以提高智商,你完全有能力做个更聪明的人。
4、记录很重要。
这是我加入007最切身的感受。记录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让自己思路更清晰,逻辑更分明:记录是不断的总结,很多知识你懂,但未必能用简单炼达的文字写出来。每一次写经济学笔记时,深有感触,即便,有时候写完了,过段时间再看,发现还是有很多不足,每一次笔和心的交流,都是一次自省。007是个很好的机会,这么多人陪你一起写,并不孤单,抬头有清晰的远方,回头是一路的成长。
此外,让我对时间的流逝体会很深,你写还是不写,时间就在那里,7的倍数,永远循环不变;放假还是不放假,作业还是得继续,容不得你借口偷闲。想起2017年的除夕夜是文章点评时刻,别人都在放炮欢乐,作为组长规定自己必须18年前,也就是在24点敲钟前,提交完组内战友作业完成情况。终于完成了17年最后一个小任务时,抬头望了望窗外:烟花骤然绽放,璀璨了整个天际,火树银花的世界里,第一次那么真切的感受到时间就在手上,就在笔尖流淌。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改变,下半年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