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事件让我再重新去认知一个团体的发展策略。我属于一路走来运气不错,没碰到过恶心领导,没遭遇过太多不公,这有好也有不好。
好的是没什么戾气,没什么负面情绪,做事整体积极向上。
不过也有不好,没有来自环境对内心的打击,所以也没啥反思。
但发现其实不是说这个世界都是这样平和的运转,寿终正寝,春夏秋冬,周期变换的。
一个前段项目上的同事,前天很突然的消息要走人了。作为七八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的环境太单纯,导致我也是涉世浅。
理由一般都是你能看到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真相也只是你看到的你理解的局部,不存在绝对的真相。
站公司角度,策略是招熟手,之前来的时候,我其实不经意问到了相关的这个敏感问题,人比较少。
这波说是绩效,说是优化,其实就是洗人,要改变人才结构。
第一阶段是无中生有,就找七八年的精英人才来打头阵,属于倒三角式。
差不多一年多的样子,市场开始有起色,要实施做的时候,开始洗人才结构,不管是正三角还是纺锤型,总之是要洗掉上面的。
抛开公司从微观看,更逗了,前半年其实他那个部门是进了一批人的,包括空降了些领导,讲心里话,水平参差不齐。
这看起来好像刚刚宏观那个理论并不成立。
毕竟有人的地方江湖就是有变数的。空降的领导在跨部门合作的时候,不一定是真正前线打项目的人,空降是比较缺安全感的。既要向上管理,也要向下管理。
人生地不熟的带老将的话,要么是和老将打成一片,最好在这个过程中能把老将手里的东西给洗出来,留下来,固化成资产,谁的不重要。
要么洗不出资产的话,就直接走人,把人洗掉,好管理。
总之老将的价值不在于给公司给客户,不在于持续服务,在于给领导创造价值。
再对齐到宏观的决定,现在是要优化了,变量就是优化谁了,不一定优化不创造公司价值的,首先优化的是不创造领导价值的。
回到公司体量,公司阶段的问题。
洗人是通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
唉,应该算通常吧,顶多就是频率和风格会有不同,然后客观主观的决定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