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
关于作者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出版过数本畅销书籍,如《异类》、《引爆点》、《眨眼之间》等,他擅长借助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来做实例分析,并得出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答案。格拉德威尔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并有“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的赞誉。
关于本书
格拉德威尔在《逆转》中,讲了几个以弱胜强的真实故事,他认为弱者不应向命运低头,在面对强者或者自身的缺陷时,应当认真地思考应对策略,找出以弱胜强的方法,奋勇搏击,从而改变命运。
核心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弱者并不是天生的失败者,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逆袭。
一、努力可以战胜能力,要善于利用规则
格拉德威尔认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弱者如果仍然墨守成规,就不会有胜利的希望。想要以弱胜强,就必须找到强者的弱点,并且改变规则、打破常规。这其实也就是《孙子兵法》里提到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比如劳伦斯带领阿拉伯人打败土耳其军队,拉纳戴夫带领技术薄弱的球队打入冠军赛,都是采用了非常规的战术,并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资源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倒U曲线”观点:大家可以在脑袋里想象一个倒着的英文字母U,就像是盖着的碗一样。当资源的数量到达一定的数字之后,所产生的好处,不是增加,而是呈现递减的趋势。
《逆转》这本书告诉我们:赚钱多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案例】
在美国,幸福感最强的是年收入在7万5千美元左右的中产家庭,如果年收入超过了7万5千美元,幸福感并不会持续增加,这是因为如果想要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也就很难有时间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三、要做小池塘的大鱼,不要做大池塘的小鱼
书中介绍了印象派画家的故事,他们不愿画出符合所谓“主流标准”的作品,放弃参加巴黎美术博览会,而是选择自己举办独立展览。最后,他们的展览获得了成功。他们也终于如愿,让印象派风格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在生活中,我们普通人也随时可能要面临这样的选择。
比如在选大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名牌大学。但《逆转》这本书告诉我们,读名牌,并不一定是个好选择。因为,我们本性喜欢攀比。如果身边有人比你厉害,你一定会感到压力,而如果身边多数人,都比你聪明、比你努力,甚至家境都比你好。所以在这里迷失自我,就变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因此,格拉德威尔建议我们,与其在名牌大学受虐,不如在普通大学好好找到自我。
所以,比起在大池塘里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在小池塘里自在遨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充分地发挥优势,实现人生理想。
四、缺陷可以被转化为优势,让你走向成功
作者指出,缺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将缺陷变成优势。其实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存在缺陷,比如很多企业家都有阅读障碍,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则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但这些劣势没有击败他们,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走向成功。
金句:
1.自杀率高的国家,往往是幸福指数也很高的国家。身边的人都很幸福,会给你带来压力。痛苦无人体会,这也很可怕。
2.当我们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时,可以思考一下,对方的优势,对他们而言是否是一把“双刃剑”。
3.努力可以战胜能力,弱者的不利条件,可以转变成有利条件。关键是要发现,如何改变规则,出其不意——这也就是所谓的“不走寻常路”。
4.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资源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5.人不能跟自己的缺陷死扛,而要学会扬长避短。
6.有缺陷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并且不懈地与自身缺陷做斗争,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