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为知笔记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期间时断时续,办公电脑、私人电脑和手机上均装了客户端。至于为什么用Wiz而不用Evernote,大概是处于当时考试Evernote不能导出只能导入,对于我这种凡事留点退路,为自己以后的善变做准备的人来说,Wiz大大满足了我的心理需求。
-2-
年初Wiz会员活动,办了包年的,今年才能继续在各个客户端上随时随地同步,美其名曰:知识付费。
-3-
当完成知识管理课程论文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 把那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记录下来,来填充干瘪的个人公众号文章。
然而当我在简书上找了跟个人知识管理(PKM)相关的文章,试图先了解当下的现状时,发现我需要把年初整理的为知笔记又翻出来重新审视了一遍。
-4-
我的Wo毫无疑问,整理为知笔记的第一步,是整理目录。目录相当于一个人的思维结构,逻辑结构。在整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发现了这么一篇文章——《当你还在为输入法兴奋不已,他已经用语音输入写了上百万字》。
-5-
这篇文章的类型在我的收藏里再常见不过。文章简要内容是介绍一个软件,内容主要包括:1.引入软件和介绍;2.写作方式及其辅助工具(包括应用场景和区别)。
这才是重点。
我才发现,我对待自己的知识的方式,何其简单残暴,毫无人性!
-6-
在接触知识管理论文和各类文章的过程当中,一直接触到一种理论:知识≠信息。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长时间以来,我却对我的知识如此不在意,让各类无用信息占据我那为数不多的大脑空间,消耗我的脑细胞,再有就是,占用我的笔记空间,甚至给我带来干扰信号。
简而言之,明明这一篇文章,可以和诸多类似的文章一起,用一张思维导图或者一张表即可进行可清楚明白得表示。
-7-
或许,当时收藏这篇文章,还想模仿下文章的文风。即便如此,可以用另一张思维导图表明这篇文章的价值。再多,可以此类推。除非是特别的文章,实在非收藏不可,否则用一个软件工具收藏宝箱和一张价值图,将这片文章吸收融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并加以应用,莫不是幸事一件?
用一张思维导图总结一篇文章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