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陈果的讲课视频网上我也看过几段,最大的感觉——就是无感,不是说陈果讲的不好,而是你压根就无法评判,原本40多分钟的一堂课,被精简成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金句集锦,除了感叹她的语言和修辞,你又能听出什么微言大义?当然,这也符合网络时代的思维习惯,人们追求的就是感官上的一针见血,至于语境、问题、逻辑诸如此类需要深思熟虑的事,就传播而言,是没多少人关心的,所以陈果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传播的成功。
对于这种成功很多人不屑一顾,视陈果为于丹之流,认为那些充满人生哲思的名言警句背后,贩卖的不过都是些抚慰时代焦虑的心灵鸡汤和精神鸦片。以最坏的恶意猜测别人,差不多就是这届网民最大的人性,须知,动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只留在大脑一念间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拿无法验证的事,作为批判的靶子,结果就是事实上反正有理,道德上大义凛然。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批评没有任何公共讨论的价值。
说到底,陈果如果讲的真是光有口感毫无内容的鸡汤,你大可不闻不问,而且人家的讲述对象本来就只限于复旦课堂,也不是广大自带节奏的网友。这大抵就是陈果与于丹最大的区别,前者你看到的只是一个老师想把课上好的努力,而后者企图的却是要为全体国人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升华。世界原本就该参差多态,所以正常的社会是不需要共同的精神大师,而任何想通过洗脑方式占领你内心,希望你膜拜的大师,本质上都是骗子。
陈果在网上引起的骚动,至少暴露出两个问题,其一网民真的喜欢喝鸡汤,否则只凭一些剪辑镜头,哲理金句为什么陈果就能迅速窜红?其二在品味鸡汤的同时,有些先知先觉的人总感到这里还缺了一些东西,至于是什么,又语焉不详,所以批评、争论才会随之而来。源自内心深处的缺失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下网络世界的特色和悲哀,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们没有英雄吗?显然不是,那英雄都去哪了?在一个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言说的时代环境下,只不过英雄要么成了犬儒,要么被锁住了喉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