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个领域耕耘许久,还是没有收获,你会怎么办?
大部分人会说:坚持下去,说不定下一秒就看到曙光了。
但现实却是坚持未必就能成功,真正高明的做法是,此路不通时赶紧另寻他路。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最开始从事的是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成果。
不过他写的一些科学评论,很受欢迎。
他便想:“我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
于是他毅然告别教研室,结合自己所学的生化知识,开始从事写作。
他写出来的作品,不仅富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因此颇受喜爱。
艾萨克一生共计创作了400多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星云终身成就奖,并开启了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若不是艾萨克及时更换了赛道,世上或许就少了一颗璀璨的科幻之星。
林语堂曾说:“明智地放弃,好过盲目地执着。”
不是每一堵南墙,都值得去撞。有时候,放得下比拿得起更重要。
换轨不是对现实的妥协,也不是认输认怂,而是懂得取舍的通透与大智慧。
当我们面前被高山阻隔时,要用换轨思维为我们拓宽道路,无论何时都要记住:
前路若是不通,我们还有辽阔的后方可退。
一位朋友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刚进入职场时,想着技多不压身,便给自己报了很多付费课程:财商训练营、摄影俱乐部、Python基础班、西班牙语训练营……
每天下班后,他像一个陀螺一样,穿梭于线上线下的各种学习班。年终考核时,他却傻了眼。
同事没他勤快,却升任了主管,而他却差点被劝退了,理由是他太忙了,对工作不够专注。
后来,他退掉了大部分的学习班,只留在了财商训练营。
像钻井一样,在财富领域深掘几年后,他如愿跳槽到了一家风投公司。
人生的捷径,不是低头苦干,盲目努力,而是找准方向,深耕一个领域。
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创始人贾森和戴维,在合著《重来》中指出:
切分60分钟有N种方法,比如,1x60、2x30、3x20等等。
被分成多段的一小时,会因为过于零碎而变得毫无意义。
而放弃碎片化的输入,只着眼于一件事,将事半功倍。
心学家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少即是多”。
他们会用减法思维去捍卫自己的时间,保证自己有限的精力,只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最好的自我增值方式,不是广撒网式地学习,而是有的放矢的专注。
懂得做减法,才能轻装上阵。化繁为简,才是最大的捷径。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微软会给员工提供午晚餐,吃午餐的人往往比吃晚餐的多几倍。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加班,所以午餐供应商利润更高。
但是午餐却常常做得很糟糕。
该怎么解决呢?
威胁他不好好做就换掉他?派人和他说不要偷工减料,监督他?要求她们每天更新菜式?
这些方法微软都没用,他们提出一种策略:
选2家供应商,一家供应午饭,另一家供应晚饭。每3月做一次就餐满意度调查——喜欢午饭还是喜欢晚饭?
若是晚饭拥护者更多,就交换午晚饭供应商。如果连续6个月午饭都胜出,就更换晚饭供应商。
如此一来,午晚饭供应商都不敢怠慢,用120分的认真去经营午晚餐。
面对同样的事,平庸者寄希望于对方提高水平,优秀者巧用竞争思维,让竞争代替人工去监督供应商,使他们自发地拿出更好的服务。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
“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追赶并要超过它,它就拥有不会疾驰飞奔”。
没有谁的优秀是与生俱来的,竞争存在的意义不是赢过别人,而是唤醒体内沉睡的潜力。
在躺平盛行的当下,拥有竞争意识的人尤为可贵。
因为他们一直在自我更新,从不停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