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17—11.24课堂印象

11.17—11.24课堂印象

作者: 拾得画苑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8:37 被阅读0次

上周的书法课,老师继续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跟“子”有关的字。

对于初生的小宝宝,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小宝宝健康成长,古代不像现在有产前筛查之类的医学技术,所以宝宝是否健康只有落了地才知道。有的小孩出生时少了一只胳膊,那就成了独臂的小孩,咱们来看下面这个字:

这是“孑”的甲骨文。它呢,跟“子”字长得很像,只不过右边少了一个手臂,这个字就是“孑然一身”的“孑”,“孑”的本义是缺少了右臂的孩子,后来引申为孤单一人。比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形容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自己的孩子称为“子”,那儿女的孩子就是“孙”了,简体字的“孙”由“子”和“小”两个字组成,意思就是比儿子更小的后代。

繁体字的“孫”左边是“子”,右边是系绳子的“系”,“系”的本义呢,就是给绳子打上一个又一个的结,绳结是延续不断的,就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上面这个图,是甲骨文的“孙”字,这个“孙”表现得就更加形象了,左边是一个小宝宝,右边是一个绳索,这个绳索就表明了,这个小宝宝是家族命脉的延续。

生儿育女也有一个专门的字,就是汉字的“字”,我们来看金文中的这个“字”:

上面是一间高大宽敞的房屋,屋里面有一个“子”,也就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女性在屋里生儿育女,所以在古代一个女孩没有嫁人,我们就说她“待字闺中”。

那么“字”怎么从生孩子演变成文字呢?在古代封建社会没有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女性,往往生很多孩子,造字往往也是这样,从简单的象形字开始越造越多,就像我们之前讲的最早造出一个“子”字,又从“子”字开始造出了“孟”、“季”、“孙”等等更多的字,所以呢,“字”就像人类繁衍后代一样,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字。


课堂掠影~


孩子们的练习,请大家欣赏。

课堂上大家都写的很认真,听的也很专心,孩子们的进步都很大~老师很高兴。小小的种子,已经悄悄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在这几年的书法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不追求速效,不给孩子套路。我认为好的老师,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只会写字的“字匠”,而是在观察方法、技法传承、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打开眼界,让孩子们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社会需要懂艺术的人,而不是只会写字的书匠。在这方面,我们也会一直坚持,坚守这份“爱的初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17—11.24课堂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m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