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梳文读书笔记:不要传恶

梳文读书笔记:不要传恶

作者: 邓阿林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07:31 被阅读0次

有人说,人善总是被人欺。

的确,善良的人比别人生活得可能更困难一点。

可是,你不想想,这是为什么。

除了社会没有健全对好人保护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善良的口诛笔伐。

朋友有难,你尽力帮助他,他得势了还不领情。

身边的人不是谴责那个被你帮助过的所谓“朋友”,却嘲笑你,谁让你愿意去帮他呢。

天冷路滑,老人摔倒,你好心把他扶了起来,他说是你把他撞伤的,想讹钱。身边的人不是谴责受伤的老人是非不分,却嘲笑你,谁让你愿意帮他呢。

公交车上,你好心好意地给孩子让了座,结果孩子父母连句谢谢都没有,还翻了个白眼,好像本来就是你占了他的地方。

我们都应该明白过来,好好守护善良才是,而不是让谴责变成压倒善良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做人要善良,可是负面消息总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呢?

因为通常人们内在的负面能量储存得多,源于心灵饥渴,迫切需要填充。所以,就和外在负面的能量相应了。

就好比苍蝇会渴望粪便和腐肉,哪怕鲜花就在他的面前。它也不屑一顾,这就是物以类聚。

当一件正面的事件发生以后,那些负能量多的人,并不能获得喜悦。更有甚者会抨击善良。而当一件负面的事件发生以后,内在负能量多的人,就特别相应,TA 便因此可以发泄——诅咒、谩骂、抱怨、悲观。

殊不知,越发泄,负能量就会越多,负能量越多,就越想发泄。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智慧的祖先告诉我们,不要传恶,要隐恶,而且要加大扬善。就是要通过这些方法,把恶抑制,继而把人心中的善开发出来。

或者说,善恶就犹如两类种子,给谁浇水,谁就生长变多。我们不要给恶的浇水,我们要给善的浇水。

对于别人的善心善行,我们不能加以鞭笞,这其实比作恶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尊重别人的善良,也是一种行善。

相关文章

  • 梳文读书笔记:不要传恶

    有人说,人善总是被人欺。 的确,善良的人比别人生活得可能更困难一点。 可是,你不想想,这是为什么。 除了社会没有健...

  • 【梳文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

  • 梳文读书笔记:引路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

  • 梳文读书笔记:许诺

    不轻易许诺,是一种尊重 《史记》里有个典故:“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讲的是一个叫季布的人,为人言而有信,只...

  • 《梦梳传》

    你只有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这个女人才能够伤到你;换句话说,女人只能伤到真正爱她的人。 纪梦梳,一个裙也翩翩、发也翩...

  • 梳文读书笔记续三

    3 走向死亡 一位村支书对农村现状的忧虑 文章的作者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篇来自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乡麒麟村原村党支部谭...

  • 梳文读书笔记:不争辩

    不争辩,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在我看来,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就是尊重别人与你不一样。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

  • 梳文读书笔记:只是本然

    大家都说做人难,人难做。这个话题说了上千年,确实是个深奥的话题。昨晚,在网络上学习了“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

  • 梳文读书笔记分享

    5 记得某年冬天的某个下午,我打车回家, 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

  • 梳文读书笔记:谨防以怨报德

    仇恨帮助自己的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妙心理。但它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被道德和良知压制住了。它存于潜意识里,平时很难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梳文读书笔记:不要传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nl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