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药--食文化的延伸

中药--食文化的延伸

作者: 沮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16:45 被阅读0次

    近代大儒曾国藩告诫友人: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在给其九弟的信中还颇举了几个不药的例子以证实有效,一再强调,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亦不可多。大儒之所以这样说,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具体什么道理,搞不清楚。本着不迷信权威的想法,个人觉得,有病就要吃药。

    外国人怎么样,不太清楚,作为时下中国人,生病之后就面临着两个选择:吃中药还是吃西药?或“德”、“赛”二先生来到中国之后的中国人就面临这样的选择吧。有选择总归是件好事,毕竟多了一条路,但也给选择者带来了选择的烦恼。

    最近,感觉身体不适,我选择吃药。那么,选中医还是西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考虑能够治病,见效要快,要便捷,最终,我选择了看中医。

    网络的发达,延伸了中医的望闻问切。通过和大夫的网络面谈,拿到了药方,自己到就近的药店抓回了几服中药,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的熬中药喝中药的旅程。或是我病得挺重,或是大夫治病心切,给出的中药中不光有植物的根茎,矿石的粉末,俨然还夹杂一些动物的肢体,比如蝉蜕,晒干的蛇等。人生头次中药,竟有如许多品种,感慨之余,不免有些期待,这林林总总加水熬煮,会是什么味道啊?

    矿石粉末预先熬,大约一刻钟之后将同期另外浸泡的其他药材加入,一同熬煮,如是两遍,静放沉淀,过滤,大功告成了。黑灰带绿,氤氲着淡淡蒸汽,一碗自己熬制的治疗自己疾病的药汤放在了面前,细看仿佛还飘着些油星,钻进鼻孔的味道透着苦,却也不涩。小粥碗盛药,看不到碗底,药汤内容是名副其实的丰富。打小没人娇惯,自然没有娇气,面对一碗期待治病但却不知是何味道的药汤,用不着什么决绝,壮士断腕之类勇气,坦然端起碗来,送到嘴边,浅尝一口,不待咂出滋味,微微皱眉,大口喝掉半碗。喝不下了,咂摸着怎么有若隐若现的肉味,再一细想,差点全喷出来。

    或许是心理因素,喝下的药总觉有肉的味道,再看看还没有熬煮的药材,蝉蜕,蜷曲的干蛇...可不就是应该有肉味?

    突然想起,之前听到反对中医药的言论,说中医药的药理玄乎其玄,用药五花八门,取药随意任性,所谓的人中白不就是取自便盆的污垢嘛。总之一句话,玄之又玄谓之妖,中药就是巫术。从这次熬药喝药的经历来看,说中药是巫术,我倒是不同意,原因只有一个,一个足矣。医生给我开出的药方,用术语叫动物药,即植物和动物混煎服用;相应还有一种叫植物药,数种植物根茎煎服。先不说是否对症,有无疗效,仅就所用之物就不能说是巫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们平日里所吃一粥一饭,哪个不是类似之物?爱美的女士视为真爱的菌汤,不全是植物?粤菜名品佛跳墙,不也是植物动物一起炖?就我看来,中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对家常菜,汤,只不过限定了吃的对象,给定了吃后要达成的目标而已。

    还是没搞明白曾大儒为什么说有病不可喝药,倒也不妨碍按他所说无病之时用些补剂调理调理。调理自己的饮食,延伸使用中药调理自己五脏六腑。人生于天地之间,采食五谷杂粮,生各类疾病,按中医方法,取天地所生,集天地精华的动植物来治疗因食五谷杂粮而生的各类疾病,方法自然,天之道也!

    想明白了中药是日常饮食的延伸,我坦然端起面前小粥碗,看看剩下的黑灰带绿的药汤,依然看不到底,慢慢送到嘴边,仔细的品咂起生活的滋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药--食文化的延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nv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