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刚上班的同学说:“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或者听家长说:“我家孩子对这个不感兴趣”。看得出来,这些人常常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可是让他们去干他们认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也做不好,接着又会说“我对这个不感兴趣”。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说来说去,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兴趣对普通人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很多孩子在国内读不好书,就寄希望于出国留学,好像出了个国就能学好似的。并给自己找借口,对这个不感兴趣了,出国经历多了增长见识了等等不一而足。
但如果在国内都做不好的事情,在国外会突然间做好吗?我一直很怀疑。
实际上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很可能已经是极其耗费精力了),然后绞尽脑汁让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大多数人好——这样就有兴趣了。
所谓“没兴趣”,往往不过是结果。
举一个运用心智的力量把无趣的事情做成有趣的例子
背单词的时候,或者更一般地说,在做任何一种必须记住大量信息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书中提到一个事例。
当一个朋友终于搞明白自己要拿到奖学金就得有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的时候,他被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两天时间才想出来办法说服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他是这么算的——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年40000美元左右,并且连续5年没有失业的可能;当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是1:8,所以,这就大约相当于每年320000元人民币;如果一年的税后收入是320000元人民币的话,就相当于税前赚到了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币,这样一来,每个单词大约值20元人民币——这只不过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想到这些,他终于让自己明白: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他每天强迫自己 背下200个单词,在晚上验收成果,每当确定自己已经记住的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的时候,他就想象自己又拿到了两张10元人民币钞票。他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