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选科前,你需要注意的五件事

高考选科前,你需要注意的五件事

作者: 黑远智is白菜帮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11:25 被阅读265次

    随着浙江、上海高考改革初次尝试完毕,北京也成为了第二波高考改革的试点。新高考背景下,每个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刻苦和努力,选择也成了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倒逼”每个学生在高中时就要对生涯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和选择,而这其实比努力和刻苦学习需要更多的方法和认知的辅导。这篇文章,只是给每名学生一些思路,一些问题提前想好,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高考选科前,你需要注意五件事:

    一、了解高考政策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高考政策下发后,对政策解读和分析的文章也陆续的发布了,之所以要分析政策,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了解变化的基础上,提前做出更好的行动。政策出来后,我在学校上课时也会问一些高一的学生,但他们的回答往往很模糊,只知道变成3+3,其他的内容一概不知……而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绝不仅仅是“选几科来考高分”这么简单。如果只是一知半解的进行选择,未必会真的有多大的劣势,但一定会有很大的风险。举个例子:了解专业限制后,你会发现物理可能是最难避免选择的一科,如果你还没有明确方向,可能也不能暂时放弃物理,但如果对选科政策一知半解,高一就放弃了学的费劲的物理,那可能等到明确专业的时候,才会发现喜欢的专业已经被自己提前放弃了……

    选科也对应了大学专业的限制;“双一流”大学信息发布对高考选择的影响;学业考试对于高考评价的影响,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参考因素,自主招生的路径优势……这些内容不用每位学生都透彻的理解和解读,但对这些内容了解的越清楚,选择的时候才会越踏实、越容易。毕竟很多时候,选择的困难并不是因为选项太接近,而是你不知道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信息越多,选项才会变得更明白。


    高考文理倾向

    二、探索自己的兴趣与优势

    几年前,高考还没有改革的时候,我见过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告诉老师,因为妈妈说审计这个工作挺好的,所以决定报考审计相关的专业。可事实是,当时的这名同学,数学成绩和兴趣都非常低。最终的结果,上学一年后,她选择了专业调剂……

    根据职业的热门程度、就业难以程度倒推来选择自己的高考志愿,这件事本身是一个非常棒的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兴趣广泛,能力均衡的人来说,这种方法能让他将来在收益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完全平均的人毕竟是少数,通常来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能力或者兴趣上的倾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特点而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好像不知道“自己在哪”就决定“去哪里”一样荒诞。只有合适的选择,才能更好的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也会收获更好的结果,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

    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

    探索自己包括很多内容。例如自己的优势科目(我哪些科目成绩高,哪些科目学的轻松),或者自己的兴趣倾向(更喜欢思考因果还是构建模型,更习惯于背诵还是分析和转化),亦或者是自己的能力倾向(更擅长语言表达,还是更擅长逻辑推理),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成就事件”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测评来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测评更加客观,但它也只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给你自己下一个定义。

    三、明确方向、平衡现在与未来

    我问过很多高一的学生,询问他们是不是已经有了选科的答案,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当我追问原因的时候,反而这种肯定让人更加担心。他们选择通常是两个极端:

    1.对未来有利的原则。理科选择面更广,专业更热门,因此根据这个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导致的弊端之一就是用自己的劣势去跟别人的优势竞争。某些科目看似选择面和优势更多,但实际上那个是对整体考生而言的,针对到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当然,也有一些人会有一个职业或者专业的方向,根据这个方向倒推目前要学的科目,即使某个科目对自己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时,你格外要注意:你所选择的方向是否真的是你合适或者喜欢的?如果它限制的科目里有你极不擅长的,也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概率你考上这个专业,将来从事职业时,依旧会面临这个科目的挑战……

    2.对分数有利原则。最擅长的科目是哪三科就选哪三科。这是大多数人目前的一种状态,擅长什么选什么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高考获得好成绩,从而进入更好的学校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业。那获得好的职业目的又是什么?一定是为了获得一个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概念下,合适的方向就比更好的分数要有意义的多。因此,不考虑未来,只看当下成绩,也许会在短期有一些收益,但长远来看,风险依旧很大。

    了解两个极端的基础上,平衡现在与未来,共同作为参考因素去思考自己的选择。也许最终你所选择的,并不是分数排名一二三的科目,也许是二三四、或者一二四……

    平衡现在与未来

    四、增加视野,是选择的保证

    前面提到了一种可能出现的现象:当努力学习我最不喜欢的科目,为了考上一个我喜欢的专业。这种现象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那个专业跟我想象的区别太大。最后努力好久,依旧还是会面对自己最不喜欢的科目……前面提到的那个审计的同学也是,当老师建议她考一个跟数学关系不大的学科时,她的回答是:算数和公式都用程序代替了,只要背背政策、操作流程就好了……她讲的在某种角度来说并没有错误,但里面的数学思维,数字逻辑依旧需要对数学的学习和兴趣的积累,这点可能就是她所忽视的。

    确定方向前,我们还需要更多去进行专业的探索和了解,增加自己的视野、更正自己的认知。举个例子:很多文科生会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实际上心理学是理学学位,入学后面临着需要学习最难等级的高等数学,后面还有数据统计、实验等理科味道非常浓重的科目。如果本来因为不擅长理科而选择偏文科的学生,即使考到心理学,也会面临更多“痛苦”的挑战。

    三点一线模型

    除此以外,了解更多专业和职业的信息,也是在方便你做更好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从“看到什么”再到“能做什么”最后到“喜欢什么”依次筛选的过程。往往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都是关注后面的两个问题,但实际上,看到更多,才是找到最合适选项的根本条件。

    五、学会理性选择

    了解了政策、确认了自己的特点、找到了未来方向之后,最后一步就是要进行更加理性的决策。也许很多人会面临最后纠结于两个科目之间难以取舍,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决策平衡单技术”。

    决策平衡单,是一种帮助你进行更理性选择的方法,他的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出两个选项,同时列出各类可能影响你选择的因素,例如父母建议、未来发展、成绩优势、职业方向、老师和同学的建议等等因素。

    第二步:给每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打一个权重分数,如成绩最重要,则打7分,父母建议影响不大则打1分。

    第三步:分别看每个因素下两个选项的优劣,进行选择。

    第四步:将每个选择乘以那个选项的权重分数并相加,最后就得到了一个总分的对比。从对比的结果中,也能更清晰看到你的倾向。

    平衡单案例

    当然,更理性的选择不等于绝对客观的选择,结果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如果觉得自己内心的倾向和结果不一致,那也有可能是你漏掉了那个重要的因素,或者分数打的不合适……你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最后,还是要提醒所有同学,正确的选择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大的优势,但选择的机会也会给人造成一种“通过选择可以代替努力”的假象,当你在某一个科目感到举步维艰时,也许换掉它似乎是最快的解决办法,但它一定是最不明智的。选择确定后,努力才是唯一的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选科前,你需要注意的五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pq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