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生活的暴击值得感谢吗?”
要说到生活的暴击,我第一次感受最深的暴击应该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吧。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为什么我不感激生活中的暴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正流行MP3,拥有一款时尚的MP3就是全班的焦点,足以让整个年级的同学羡慕!
当时家里的条件不错,爸妈见我想要MP3,就答应帮我买了。恰好碰上春游,我就带着新买的MP3去了,和我当时的小闺蜜坐在一起,你听左边,我听右边。我还记得我们坐在大巴的第一排,班主任坐最后一排。现在才知道班主任坐最后一排是为了掌控整个班级,一切都可以尽收眼底。
现在我已经很难想起那次春游的目的地是哪儿了,因为后来我对它的所有记忆只有这次语言暴力。
在春游归来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我的测试成绩不佳,因为英语老师一直很严厉,对分数非常重视。我知道一定躲不过一顿挨骂。英语老师性格极其火爆,我们整个年级听到她的高跟鞋“蹬蹬蹬”的响声,嗅到她专属的香水味,都闻风丧胆,恨不得变成隐形人,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报到我的测试分数时,我走上讲台,老师一直没有将试卷递给我,她边瞪着我边骂道:
“我听说你这次春游带了MP3吧,挺时髦的啊,自己拎不清也就算了,你家长也是莫名其妙?家教有问题!不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整天想着怎么引人注目,难怪成绩提高不上去了,哼,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听她骂完我,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往下流了,我感觉到面红耳赤、羞愧难当。还有一种很深的疑惑,英语老师都没有去春游,她是怎么知道的啊?难道是班主任告诉她的吗?
可能不仅如此,班主任一定还在办公室和其他老师“批评”我。我不知道她们是如何讨论我的,只是脑补出了一群女人在嚼舌根的画面。
被骂之后我每天都很排斥去学校,在班上总是低着头,总觉得大家都在嘲笑我。
为什么我不感激生活中的暴击?但是伤害没有停止。一天早上,英语老师要求我们比正常的上课时间提前30分钟来学校,她要帮我们课外补习,和她教的另一个班级一起。
我早上迟到了几分钟,站在教室外,我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我甚至有种“算了,不进去了”的冲动。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抱着一种受死的心情敲了门。
老师没让我进门,我站在教室门口又被骂了 ,延续着上一次的话题,只是多了一个班级的人......老师骂完之后对我吼道“拿着椅子滚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在100个人的“注视下”,搬了一张椅子去到了最后一排,每一双眼神都像一把尖刀刺向我,我直感头晕目眩,脸红到发烫,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我再努力也听不进去。
与其说这段经历让我受到伤害和挫折,不如说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震惊。
我震惊于一位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老师极尽恶毒的语言去羞辱自己的学生,我震惊老师丝毫不顾及学生的尊严。教育学生的方式千种万种,她用的是最粗暴的一种。
语言暴力教会什么呢?教会我适当的年纪做适当的事?教会我做人得体面?教会我不要迟到?教会我要坚强?
教会我的只有对老师的怀疑。教会了我,在看到校园暴力或者语言暴力新闻时,别人问“怎么会有这种老师啊?”我暗暗地回答“有啊,怎么没有,我就遇到过这种老师”。
这件事对我最大的伤害,我想应该是对于那个小学五年级的我,人生观的一种改变。以至于在我之后的人生,觉得有些人的心就是恶毒的,他们不是刀子嘴豆腐心,他们就是刀子嘴刀子心。他们愤怒时就会极尽恶毒的语言去伤害对方,他们不会就事论事,语言攻击让他们感到心满意足。
在我升初一的时候,以前的小学同学某天来找我,告诉我班主任给我们寄了明信片,就在传达室,让我去拿。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懵。
我看到明信片上祝福的话,没有半点开心,复杂的情绪让我不知该如何面对班主任的祝福。
时过境迁,我不恨她,不讨厌她,也绝对不感激她。我没那么大方。
为什么我不感激生活中的暴击?这次语言暴力于我而言也是一场生命中的暴击。
无论是被暴击过,还是正在经历暴击的人,一定要感谢自己,痛苦就是痛苦,不必为了心理安慰去附加所谓的价值,暴击没有逻辑,不会手下留情,它的目的就是带给你痛苦。至于之后你怎么去面对它,怎样在暴击中极力挣扎,怎么让自己成长强大,练就一身技能,就与它无关了 。所以真正要感谢的是没有被击垮的自己。
我在遭受这次语言暴力之后,自卑的情绪消散不去,不愿再表现自己真实的情绪,感觉藏着掖着比大方展示更有安全感。枪打出头鸟,至少不成为焦点,受攻击的几率的好像也低一点。
有些暴击虽然教会我们一些道理,但是也让我们变得没有那么可爱,没有那么美好了。你说没办法的,这就是成长,人总得学会自己长大,但是谁又不想被疼被爱?渴望被疼爱的想法并不可耻。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对待,被用粗暴的方式教会自己长大会给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
不感谢暴击,因为有的人就这么陷在了暴击中,没有挺过来,没有然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