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发微信求救,希望找个事让自己的宝贝儿子赶快就业。原来毕业四年了,一直在家“考研”,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世隔绝地啃老。
爱好学习是个好事,成年人离开校园后必须继续学习,但我们不能“沉迷”学习,用学习代替生活,用学习代替行动。这样的伪学习,其实是一种虚度光阴。
一、没有成长目的的学习很无聊
进入社会,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个人成长,解决现实问题。学习不再是挡箭牌,不能把学习当作逃避现实的工具。
最简单的衡量手段就是学习之后有没有行动。论语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文解字》解:习,从羽从白,数飞也。意思是小鸟学习飞翔,反复练习。
学习,要不断反复行动。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实践的本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行动、成长的目标,只会沉迷学习而不实践,或者不能运用所学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又有何用?
二、低效率学习只是一味安慰剂
所谓低效率学习,就是永远躺在舒适圈练习,看似刻苦勤奋,实则低效无功。
就像肌肉训练,如果负重过轻,刺激不达标,肌肉没有进入到的力竭阶段的撕扯,肌纤维根本不可能增多增强。
学习也是一样,在舒适圈和成长圈之间,还有一个拉伸圈,学习只有进入到拉伸圈,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自己成长圈慢慢扩大。
很多人躺在舒适圈里,日复一日付出,用低效学习麻痹自我,把学习当作安慰剂,实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三、学习代替不了责任
就像那位一直在家啃老的“考研党”,四年来自我隔离,直至完全与世界脱节,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其实质是对自己、对家庭不负责任。
任何眼高手低,用学习抵御社会责任的行为,都是无能的代名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最好的大学在社会,因为社会才是人生最真实的舞台,也是人生最应该付出生命价值的地方。
学习不是责任,在担责中成长才是学习的意义。面对的责任越多,承担的责任越多,我们实践的意义越大,人生的可能性越大。
四、伪学习是要不得的真虚伪
知识焦虑下背景下,当下社交网络下的各种自媒体涌现不少的学习资源,碎片化时间下的碎片化信息泛滥成“学习资源”。很多人赶场子,追逐新概念,导致为了流量而伪装的知识大行其道。
没有深度思考,不能学以致用,无法行动的社交圈学习演变成另外一种“成功学”,以为只要学习了,就得到了。使得知识学习变成了“伪学习”。
例如你在一个线上读书会听别人讲过一两个概念,假装自己也读过这本书。这样的伪学习不就是天天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有何营养可言?
碎片化的东西学得再多,也只是信息收集。犹如砖头瓦块收集得再多,照样盖不起一栋房子来。
蜻蜓点水,光说不练,永远不去落地的学习很虚伪,要不得。
总结:
有一种态度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没有止境,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有一种行动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不是目的,好好生活,成已达人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