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瞎忙,没及时更文。今天在同事群里看到刘老师的文章,写得实在是好,转来与友友们共赏。
仰望李白
刘老师
前面在介绍杜甫的时候,我用的题目是《想念杜甫》,今天介绍李白我用了仰望两个字,因为我觉着,李白配得上用这两个字。提起李白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故事他的诗几乎是妇孺皆知。最早接触李白,是从小学课本铁杵磨针的故事开始的,从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李白就发奋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大家,成了大唐诗坛上的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后来读他的诗多了,对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
我之所以用仰望这个词,就是在我的心目中,总感觉李白不同寻常,在这里借用颜渊评价他的老师孔子的一段话,那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的诗你越钻研越觉得深,他这个人,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看着好像离我们很近,忽然又觉着离我们很远。杜甫也曾写诗称赞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他家世代经商,家境殷富,从小饱读诗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个人天资异禀,幼年时期就已崭露头角。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賦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李白是一个喜欢游历的人,二十岁时就游遍四川的名山大川,二十六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过程。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和这一时期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有着匡扶社稷的雄心壮志,这在他的诗中多次提到,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但李白是一个性情高傲的人,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只想凭自己的才华和文章,得到知名人的举荐,受到朝廷的征召,这就注定了他的求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长期不能如愿,但这一时期他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唐孟棨的《本事诗、高逸》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文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李白诗中也有这段记载,“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的魅力可见一斑。此时的李白也感觉到自己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唐玄宗征召他只是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只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虚职,这让李白非常失望,在度过三年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他主动上书请还,于是朝廷批准赐金放还。从此李白就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直到病死当涂。
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写到楼高这样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写人生短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写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但他的另外一些诗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送别朋友,依依不舍,站在江边,望着朋友的船儿渐渐远去,只到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江春水,滚滚的向天边流去,诗人仍久久伫立在那里不愿离去,淋漓尽致表现出了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朋友离去的无限惆怅。他写思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读之令人顿生思乡怀人之感……李白现存诗九百多首,大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没事的时候读读他的诗会让你大有收获。
总之,李白是一个值得让我们仰望的人,读他的诗既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也可以让我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有机会的话,就读读他的诗吧!
美文配上今天我儿子送的鲜花,心情美美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