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 2 年前写的一个系列,现在回过头看看好像依然不过时。修正了一些文章中看起来不太通顺的文字、内容,重发一次。
还是那一句,内容不保证 100%正确,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但我保证这些思考都是来源于我本身工作中的经历。希望这些经历能给你带来些帮助。哪怕一点点,也好。
文章中的模型,是我刻意将 Agile 和 Lean 中的一些内容做了理解上的统一,可能会有些朋友不是适应,或者认为我是错的。如果有兴趣,可以将你的意见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
另外,本文的模型,和 EXIN Agile Business Professioanl 中的关于敏捷的建模看起来是殊途同归。那张图被我放在文章最后,如果需要可以直接拖至文章最后查看。
敏捷基本概念
这个概念恐怕是很多人听到都想吐的东西,也包括我。但依然需要以此为开始。不是为了体现出学术性(毕竟敏捷本质是实践性学科),而是太多人连基本的概念都理解不到位。
有些人将敏捷认为是和PMP、PRINCE2一样级别的框架或者方法论,甚至有些人将敏捷与Scrum直接画上了等号(这点没办法,毕竟当前最容易拿证的敏捷就是Scrum了),这些不正确的认知,都在极大的腐蚀敏捷的基础,并且就我的观察所见,这种情况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谈到敏捷,就不得不谈到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名词——精益。对精益的内容我不想解释太多,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询相关信息。这里注意,一般来说我们说到精益,说的都是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很少单独会谈到Lean这个词,同时在维基百科中也找不到单独的Lean的解释。在本文中,我们用精益Lean来作为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的简写。
在精益中,核心要素是价值交付而不是消除浪费(这点后面有兴趣我再写东西来详细说这个事情),而精益五原则中,价值、价值流与流动这三点,与后续出现的敏捷是完全保持一致的。特别是敏捷最喜欢说的是“聚焦价值”更是与精益中的价值如出一辙。
再谈回敏捷,一般我们现在谈到的敏捷,更多是说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具体解释可见这里。而敏捷软件开发是由多种开发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称呼,包含了Scrum、XP、DSDM等众多方法。但今天我要说的敏捷,不是这种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而是“敏捷”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敏捷最核心的内容。
《敏捷宣言》价值观、原则和通用实践之间的关系
请注意看这张图的最左侧部分,也就是“敏捷思维模式”,这才是我今天说的敏捷。
换言之,敏捷是一种思维模式,至于价值观(也可以理解为宣言)、原则、实践(Scrum、XP等框架以及具体的技术实践)都是从思维模式,也就是mindset中引申而来。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你讲的有什么用?思维模式可以直接应用么?能直接落在纸上么?能直接产生效益么?
很可惜,都不能。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就会发生。你将精益中的“价值”、“价值流”以及“流”的概念,放到敏捷思维模式中,你会发现这三点可以无缝与敏捷价值观、原则以及实践结合。
所以看到了没?精益和敏捷理念是可以统一的。
敏捷讲求的价值驱动value-driven与精益中价值保持一致,持续交付与Flow保持一致,而敏捷中非常推崇的“渐进明细”以及“不多做预言判断”的交付方式,是与精益中的价值流保持了一致。
(这里有一个点要注意,价值流英文是 Value Stream,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Value Stream 总会以某种形式的开发过程 Process 表现出来,而这种开发过程可以简化的视为“工作交付方式”。)
到这里恐怕还有人会问,即使你证明了精益与敏捷师出同门甚至是衍生物的关系,那说明了什么?
我所理解的敏捷的本质
其实上述内容给了我们三个知识点——价值、价值流与流,让我们在真正践行敏捷的时候以此切入。
再说的直白点,价值是Why,告诉我们思考任何与敏捷有关的内容时,你需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做这个,他的价值是什么?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是什么?价值让我们永远关注目标,而不是过早切入到形式。
流是What,将其理解为我们要交付的具体交付物。这里的What 是“持续不断”而不是“Big Bang”形式的。也就是我们在满足客户(广义客户)时,应该是持续不断,而不是以一步到位后不再精进的。这里也隐性的将“持续改进”给表达了出来。
最后,价值流是How。它不断提醒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流程(上文说了,任何的价值流,最终都需要通过某种或明或暗的流程 Process 来体现)来进行交付,也就是“以正确的顺序和方式”来进行工作。这里要求我们对工作过程的熟悉,并找到当下最适合的做法。请注意,我说的是当下最适合,并不是“最适合”。因为在整体的项目或者工作推进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知识点被发现,从而让我们对过程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造。我们能做的,有且仅有当下最适合。
眼尖的小伙伴肯定发现了,3W1H中,你少了一个W,也就是Who。那Who到哪里去了呢?
Who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有显式的把它单独拿出来。所有在敏捷中的Who,一言蔽之就是“干系人”(感谢天、感谢地、感谢PMBOK 第七版终于将恶心的“相关方”改回“干系人”了)。这个概念不再说了,有兴趣的小伙伴请自行查找相关书籍。
至此,我们已经将敏捷理念彻底转变了另一种模型,也就是3W1H的方式,并且完成了Why=>价值Value,What=>持续流动Flow,How=>当前正确的做法Value Stream,Who=>相关方的拆解。
通过这个思考模型,我们就可以用敏捷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的开发与解读。不断询问Why、得到 What,然后持续改进How,并不断深入理解Who,而与此同时你又不去违反敏捷价值观与原则,那么你就是在做敏捷。
而这,也就是敏捷的本质。
文章来源于【敏捷传习录】,作者陈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