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师言师语
读懂文本的教学性

读懂文本的教学性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2:51 被阅读95次

    改善语文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师的文本阅读。读懂文本,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更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品质。

    教材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凭借,教材本身不一定是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在于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教材中散篇的“文选”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考验着每一位语文教师。教材只是语文教学内容一种潜在的存在,“这一篇”文本,其文字是固定的,其解读是多元的,但多元的解读中,需要进行“教学性解读”。“教学性解读”就是基于教学的解读,以紧扣教学目标、尊重文本和学情、培养语文素养为路径的一种专业解读。解读的准确性决定教学的有效性,解读的深度决定着教学的厚度,解读的精彩成就课堂的出彩。我们应该以一个教者的眼光阅读和思考,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话和设计,并以教师的个性风格与教学智慧加以筛选、加工和整合。读懂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取合宜的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从“教”转移到“学”,把备课的基点转移到“学”的活动——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

    文本的本意,是对文本较为客观的理解,是文本表现出来的比较明晰的意义。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吃透文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背影》一文,编者选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父子情深”这个主旨,而“父子情深”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那就是四次“背影”的描写,其中“过铁道买橘子”这次背影描写,最能突出“父子情深”这个特定指向,因而《背影》要教什么,不外就是引领学生读懂四次“背影”描写所蕴含的意义,第二次背影描写及父亲简朴的语言就是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的教学内容。每篇课文都会体现自己的特色,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指向,明乎此,文本的意图要“教什么”就基本把握了,就能实现教材内容的教学化。

    从教学来看,文本的特征决定课堂的特征,学生的读法决定教师的教法。“为什么这样写”体现出文本体式对教学内容的定位,隐现了目标性的教学内容,抓住文本体式,就能克服语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诗歌教学,教师就应以诗歌的方式进行教学,反复诵读、紧扣意象、体悟情感、联想想象、玩味意境。

    语文教材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包含着伦理道德、民族宗教、文学艺术和经济历史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包含了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面对着一篇课文,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做适当的取舍,整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用教材不能理解为只会用好教科书,而是要根据教学要求,内引外联,上下迁移,跨学科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把课程资源教学化。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吃透教材内容,揣摩编者选择该文本的意图,借鉴教学参考资料,对应课标要求,结合文本自身特点,结合教师和学生实际去创造适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这种创生性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教师的个性体现。

    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文本解读首先应从学生出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教学解读”。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做到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进行换位阅读,需要了解到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哪些地方可能是阅读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19.03.22《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文本的教学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w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