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书,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希楞柱中,坐在火塘旁,慢慢的回忆她,身为鄂温克人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在山林中,伴着风,走过的多半生岁月。
书的开头,作者从鄂温克人下山定居入手,到书的结尾,驯鹿木库莲灰白身影越来近,“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书中没有宏大事件的叙述,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有的只是乌力楞部落的人与人间的琐屑小事,有的只是鄂温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宛若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有混浊的渣、纯净的水;河里有痛苦的泪、幸福的笑……无论有什么,奔流的河水,无喜亦无悲,裹挟着它们飘向远方。
叙述只是表像,在表像背后,则是对于现代与传统的纠葛、争斗,到底现代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就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而言,让居无定所,依靠自然生存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当然是件好事,至少也是给了他们的一个遮风避雨之所、衣食无忧之地;可对于习惯了自由生活于森林,喜欢仰望星空、呼吸山林之气,与驯鹿相伴的鄂温克人而言,改变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却是痛苦的、无助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文主义关怀,作者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也没有答案,因为结尾部分,奔回的白色驯鹿象征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