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真的是好久不写长篇文章,写作的感觉淡了。每天一百来字,纯粹是凑个字数。天天居家办公,也想不出要写什么,我只能归咎于没写作感觉这一因素了。
其实严格说来,每天居家办公,也是有些事情的。只是有些事情太小,不值一提;有些事情太大,没有太多时间找资料去写;有些事情太容易,没有写作动力;有些事情太难,不知道怎么去写;剩下的一些事情又比较隐私,不想写出来。唉,难啊……纠结这个,纠结那个,纠结来纠结去,脑子里一团浆糊,也就写不出个东西。
就比如最近在读的《哲学100问》,是作者高度概括一个个哲学家的观点的书。观点大致也能看懂,但内容都是作者仔细研读各个哲学家的著作后总结出来的(也可能是读别的二手资料总结的)。一个观点是如何出现的?先贤们是如何解释的?观点的作用范围是什么?这些还是要看原著才能有所收获。就像是樊登读书和得到,大多数人一直听,对自己收获也不大。读书的过程不是为了获得结论,而是让作者的文字,在自己的脑中发酵,和自己的个人体验相互渗透,从而形成自己的东西,再作用于实际生活中。
还有每天刷碗时间追的国产剧集《警察荣誉》,有什么可写的吗?
一个单亲妈妈来到警察局,让警察寻找自己丢失的女儿。就因为警察按照正规流程办事,没有体会到单亲妈妈丢失女儿的痛苦和想快速找到女儿的焦急心情,而大放厥词,让办事警察向自己道歉。当警察找到她女儿,发现她女儿只是去朋友家玩,不想回家。因为她整天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孩子才会做出避一避的举动。当大家都以为她是那种有着偏执狂和控制欲的女人后,随着剧情的展开,单亲妈妈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她是一个大夫,平时工作很忙,三班倒的工作让她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里。丈夫没她赚钱多,又不争气,生活全靠她的工资支撑着,结果丈夫因为这件事找了小三,和她离了婚。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看人不能看表面,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与人沟通,还是要平心静气,不急不躁,对方态度不好,或一反常态,我们就要寻找对方如此做的根源,找到那个结,解开结就能实现非暴力沟通。
今天就到这里吧,忙工作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