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发现我右手大拇指蜷缩着,任我怎么努力都伸展不开来。
“呀!手指僵住了。我并没有做什么激烈的手部活动呀,怎么会这样呢?”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感到非常沮丧,“万一残废了呢?以后可咋办呀!”我赶紧倒了盆热水,把手放进去浸泡,并尝试着弯曲和伸展我的手指,慢慢的活动开了。
我意识到这是腱鞘炎加重了。两个多月前我无意间听到大拇指在曲伸时会叭叭响,按压掌指关节处有钻心的疼痛。于是上网搜索,知道了腱鞘炎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群体中,俗称“弹响指”、“妈妈手”,她们由于反复大量的活动肌腱,使得肌腱劳损,肌腱和腱鞘反复的摩擦使得肌腱某一部分增粗或者腱鞘某一部分变得肥厚,就好像我们手干活多了起茧子一样,肌腱和腱鞘活动的多了也会起“茧子”。手指在伸直时,肌腱要被拉伸,但是增粗的部位会被腱鞘卡住了,伸不下去了,再继续用力伸直,会听到啪的一下,增粗的部分被强行拉进了腱鞘。这就叫弹响指,也叫扳机指,就像扣动手枪的扳机一样,到一定程度有一点阻挡力,再使劲,就有突破感。久而久之,增粗的肌腱就把腱鞘也磨的肥厚了,空间更加狭窄,手指活动更加困难。
没想到为碎银几两拼尽全力了的一双手,连个勤快的勋章都没捞到,还要付出如此痛苦的代价,看来,该彻底的给自己放长假了,至少给这只手放个假。
我决定去看医生。没想到骨科看“跌打损伤”的人那么多。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轮到我了,年青的大夫问“怎么啦?”
“腱鞘炎,大拇指这。”
医生按了按我的手指,说“做个检查吧。”
“能不做吗?我在网上比对了很久,就是腱鞘炎。”
“网上能看病,要医生干嘛?不知道病情严重程度,怎么把握用药量?”在机加行业干了几十年,太知道量化的重要性了。我只好乖乖的交钱去做B超。
好巧不巧,到我跟前医生要下班,后面的人下午两点半以后再来。TMD!我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悻悻地走岀去,找地方吃饭,找地方打发这难熬的时光。
拿到B超单,确诊为“右手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尘埃落定,曾经无数次在梦中伸展弯曲的手指终于可以休息了。
跑回诊室,医生建议我少干活,避免使用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开几副药回去泡泡,疼了再来。说完点了几下电脑,打了份“用药须知”给我。
“可以贴膏药或者抹软膏什么的吗?”
“不行!”医生的语气,让我觉得拿了个有固定模块的治疗方案,就像流水线上规定以外的所有都会被否决一样。这怎么对得起我上上下下跑的几个来回和前前后后花费饭三四个小时?这可是市内唯一的三甲中医院啊,传统的“望闻问切”呢?
“如果疼痛加重了怎么办?”可能是寻求心理平衡吧,我得多问几句。
“如果经过休息、外用药物,仍不奏效,且疼痛的地方局限在一个点,可以去打封闭治疗。”
好吧,但愿我不会走到那一步。
记录下这次经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医生开的方子 网上熏洗方 网上贴敷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