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治愈丧和佛系的药:年轻人手中的诗《观沧海》

治愈丧和佛系的药:年轻人手中的诗《观沧海》

作者: 梅与龙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5-05 21:46 被阅读0次

    《观沧海》

    曹操(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建安文学: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成诗背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身为副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名句赏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朗读感受:

    唐朝史学家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

    张玉榖《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清代诗人沈德潜:曹操诗歌“时露霸气”。

    描述相关经历:《观沧海》特别适合年轻人读,也许就是这首诗的特点,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们,特别是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他认为:“被古诗喂大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和格局上!”因此,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首古诗选的是《观沧海》,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既是对当代年轻人的希望,也是华夏文人精神的传承。

    在早晨大声朗读这首诗,会不自觉加重加快自己朗诵的语气,仿佛胸中有万千汹涌的波涛喷涌而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诵罢必能激起内心的热血雄心。

    用现在流行的语言说,就是显得特别“中二”,这也是少年的特质。

    我的应用:

    繁琐的工作中,最是消磨一个人的心智,手机的巨量信息快速消耗宝贵的注意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失去平衡感,显得特别丧,特别佛系。这是不好的状态,有人说是时代的病,这是种偷懒的说法,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都是最坏是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丧和佛系的年轻人,但也因此有了,风流魏晋,田园中的陶渊明,希腊的犬儒。

    时代也要有热血雄心、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而这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读诗,是丧的解药,诗中澎湃的精神力量,能抵抗现实中的熵。

    每日诗一首,这也许是鲁迅先生笔下要找的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愈丧和佛系的药:年轻人手中的诗《观沧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bl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