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弥渡,是离我们祥云最近的一个县。相传古代弥渡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清代改称弥渡。
有“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的美誉的天生桥景区,横在祥云和弥渡之间,距离祥云只有15公里,常常成为祥云人说走就走的休闲游玩之地。
天生桥景区在弥渡城东的山谷中,由天生桥、东峙壁、西峙壁、龙潭等构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奇石形态万千。清朝雍正时弥渡通判屈学珠撰写的《天生桥赋》中“百丈晴虹两岩悬,遨游势欲挟飞仙”这两句诗,形象地概括了其壮、奇、险、秀及其引人入胜的特点。
寻着蜿蜒崎岖的林荫小道,走进谷底密林深处,便可看到一巨崖飞架东西绝壁,形成天桥,雄险奇胜,巧夺天工,因其自然天成桥洞,故名天生桥。
有关天生桥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小伙子叫黄兴贵,生得英俊、高大、威武,练得一身好功夫,颇有力气。他生性刚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方圆几十里内甚有名气。他的父亲临死前,把祖传的神斧留给了他。父亲死后,黄兴贵上山帮大财主看管果园。一天,他遇到帮地主放羊的姑娘许二妹,姑娘因走失了一只羊急得坐在山坡上哭。黄兴贵帮她找回了羊,两人便坐在一起唱歌、谈天。后来,由于长时间的接触,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私定了终身。迎亲这天,锣声鼓声震荡山谷,惊醒了住在山洞里闭目养神的独角蛇龙。独角蛇龙看见新娘如花似玉貌美如仙,便抢了新娘。黄兴贵手持神斧,进得洞中,与独角蛇龙大战,但终因势力不敌,夫妻二人被大石头覆盖并被洪水吞没,双双毙于河中,变成一座大石桥,乡亲们见他俩死后变成桥,就取名“天生桥”。每当二月十五日,明月当顶照于桥上,他俩并坐在桥上谈心。听老人们说,这时在桥底下还能听到他俩的说笑声。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很多地方都有天生桥,大多都是因为地壳运动而形成。
弥渡天生桥全长62.4米,桥面宽8.2米,桥身通高56米,气势宏伟壮观。这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弘,傲立尘世,透露着一种雄壮和豪气。桥东西壁峙立,两壁如削,巍峨高耸,状如城垣。拾级而上,登临天生桥,若腾云驾雾,羽化登仙,不犹生出一种苍茫,一种豁达,一种豪迈,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升华。
东峙壁如巨斧削出,最慑人心魄的是那高耸入云的石壁,石壁如天公以巨斧削出,真可谓“猿猱欲渡愁攀援”。那种气势,那种奇险,真使人叹为观止。石壁多溶洞,上有劳君洞、观音磨豆腐洞、石钟石鼓洞等,洞洞藏奇。桥西边石壁如削,直插云端,上悬五老石、仙人床、仙人柴,威异非凡。因千姿百态的巨石,使人浮想联翩,人们给石壁赋于种种神奇美好的现象,如五老相聚,天女散花等。天生桥是弥渡古十景之一的“天桥挂月”即出于此。数百年来,文人雅士接踵选胜登临,修兰亭事,题额刻石,积累而成蔚为大观的摩崖石刻。
天生桥景区依山傍水、千奇百怪的溶洞依山崖分布,是原始先民们穴居、半穴居的好去处。景区内还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先后出土了完整的石刀、石斧、石凿等器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