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人”,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具体怎样去学习和训练?
首先,掌握法律基本概念
1、法概念的重要性
认识法律,法律概念的掌握是基础。比如《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什么是“民事主体”,什么是“民事活动”,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公序良俗”?对这些基本概念不理解,也就难以正确地理解适用该规定。王泽鉴先生说:“如果将法律学习譬如'练功',则法律概念,犹如练功的基本动作,必须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确实掌握。一个练功者未有踏实的基本动作,临阵之际,破绽百出,必遭败绩。”
王伯琦先生在其深具哲理性的“法概念法学”论文中曾说:”我可不韪的说,我们先阶段的执法者,无论其为司法官或行政官,不患其不能自由,唯恐其不知科学,不患其拘泥逻辑,唯恐其没有概念。”由此可知,对于法律人,确实掌握基本概念,是如何的重要。
2、掌握法律概念的方法
(1)学说见解的整理。
教科书的主要功能在于阐释法律基本概念。分析整理学者对法律基本概念的整理,理解而记忆。“法律诚非背诵之学,但经由理解而‘记忆’,确实把握基本概念则属必要,任何学科皆属如此,殆无例外。”
“概念是’抽象'的,举例有助于检验理解是否完整。
(2)法律概念的分解
要确实掌握法律概念,要学会运用分解的方法,解析概念的构成要件。比如《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什么行为才构成胁迫?要清楚它的构成要件,才能准确的把握。①胁迫人具备故意②有胁迫行为③相对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惧④相对人因恐惧而为意思表示⑤其胁迫违法。
分解法律概念,明确其构成要件,是法律人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
(3)异同比较
比较相关的法律改变,不但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使思考更为敏感,而且有助于法律体系的构建。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及自助行为同为违法阻却事由,其法律性质、构成要件(受保护的权利、侵害方式及救济方法)及法律效果的异同显示立法上的权益衡量。最好整理比较,予以掌握。
(4)借着案例去理解法律概念
概念是法律的构成部分,处理问题的思考工具,必须在案例中去理解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案例研习,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促进理解和检验。在工作中能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们拿到一个案件,在掌握基本案情(证据是另一个难点)之后,寻找请求权基础,在案件事实和请求权基础中来回穿梭,准确理解概念,才能正确理解法条,适用法律。
当然法律的适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法律概念是最基本的功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