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到两个关于动物的典故:“蜀犬吠日”、“吴牛喘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了解越多,学得赿多,就发现昨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无知。想想前年,很多名著经典并没有完整地读过,只是略知一二,或者也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然后居然敢动笔回答“悟空问答”里那些关于名著经典,甚至一些关于文学大家的问答。现在都不敢回头看自己瞎写的那些东西。倒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倒逼着自己去了解了很多未知的信息。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典故故事吧:
“蜀犬吠日”:话说在蜀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天阴多雨,很少见到日出。蜀地的狗因为很少见到太阳,所以天晴太阳出来的时候,蜀地的狗们就会对着太阳狂吠。后来就用蜀犬吠来比喻少见多怪。(出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吴牛喘月”:吴指古代吴国,今江苏、安徽一带,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这个地区夏天湿热,太阳一出,更是酷热难熬,耕牛在大太阳底下自然也是热得喘气不断。许是条件反射,吴地的牛看到月亮出来也开始喘气。所以就有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后来就用吴牛喘月来比喻人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