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中这句话对我并不陌生,昨天和读书群友们再品此句朗朗上口的句子时,内心又多了份触动。
这句话的释义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具体来讲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当自己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怎么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善意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甚至是自己的家人;在单位,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才华、能力没有被人发现,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而感到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样的表现都是不合乎君子的修养的。
当我们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关注我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处于忿懑的状态,出来的话也是抱怨、指责的,还会自诩“自己为君子,他人皆小人”,当我们带有这样的知见与人相处,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反而会将自己置于“出力不讨好”以及人际关系很差的境地。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呢?
孔子告诫我们说:“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 “知”还可以解释为“理解”。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确的主张,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不褒扬,有时还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生气,不抱怨,不恼怒,不颓废,不放弃,继续行善积德,探求真理,丝毫不在意自身的毁誉。这样的修养、德行,当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第二层意思:说自己怎么看别人、怎么对待别人。
当别人真的不如你的时候,你如何处事?
“人不知”,在这里的“知”解释为“智慧”,如果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不灵活,怎么办?跟这种人相处,我们不要去生气、指责,要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人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包括自己。我们在某一方面知道的多一点,仅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先知道了,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闻道有先后”,“道”是自然存在的,每个人与身俱足带着道而来的,所以没有人不懂、没有人不通。只是需要人点化,一点即通。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觉知与人相处,我们又会多了一份谦卑与包容。
反观自己,自己的烦恼就是困在了“别人不理解自己”以及“别人不如我”的愚知愚见里自寻烦恼,哪一天的烦恼都不外乎这两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别人理解自己了,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学习有了成就,动力十足要继续下去;当人不理解时,就抱怨、心生沮丧,想要放弃。带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观心态,如何能走出自己心灵的沼泽地?
真可谓:每天忙忙碌碌以为自己走了很远,原来还在原地踏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