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典出《湛渊静语》。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混沦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将勤补拙
典出《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将勤补拙”指用勤奋补救笨拙,含自谦之意。
举一反三
典出《论语·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脍炙人口
典出《孟子·尽心下》。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脍炙人口”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门墙桃李
“门墙”也叫“宫墙”,典出《论语》。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指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指叔孙武叔)之云,不亦宜乎!
“桃李”
典出《说苑·复思篇》。
阳虎在卫国犯了罪,便来到北边的晋国,对赵简子说:“今后我再也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为什么?”
阳虎说:“坐在厅堂上判事的人一半以上是我培养的,朝廷的官吏、边境的将士,经我荐举的也都在一半以上。可是现在,堂上之人叫国君冷落我,朝中之吏叫大伙仇视我,边境之士叫军队搜捕我。”
赵简子说:“种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它们的绿荫下乘凉休息,到秋天还可以有果子吃;种蒺藜的人,夏天既不能从它们那里得到乘凉的荫地,到秋天它们还会长出许多刺来刺人。现在看来,你所植的都是蒺藜。以后一定要先择对象,而后加以培植,不要先培植,后选择。”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辈学生。用以尊称他人培养出来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