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育儿书说母乳喂到七八个月就没营养了,而有的说应喂到两岁,到底哪个正确?其实,科学育儿应该遵照四字准则:“因人而异”。当然,育儿既然讲求科学,就要有科学的指导,需要经过调研后不断进行改进。
以前常4个月开始吃蛋黄,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是,如果选择单纯母乳喂养,蛋黄就不适合作为宝宝初加辅食的首选了。《婴幼儿喂养策略》其中对育儿指导有较大改动,总结如下。
一、6个月内只吃母乳营养足够
新观点: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6个月之后,婴儿必须添加辅食。
老观念:以往认为,不管哪种喂养方式,婴儿4个月时就应添加辅食。如果孩子不吃,那拖到一岁再吃也没关系。
二、喂奶时要注意肌肤接触
新观点:“新策略”首次提到母亲在哺乳中的声音、拥抱和肌肤接触能刺激婴儿大脑反射,促进婴儿智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心理发育、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老观念:以往的喂养指南没有对婴儿心理发育与喂养的关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辅食应先吃谷类食物
新观点:添加辅食的原则是,及时、合理、安全和符合营养要求。婴儿生长至6个月时,消化系统及各器官的协调性已发育成熟,必须开始添加辅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婴儿首次添加辅食应从米粉(或米糊)开始,谷类不但提供较高的热能,还能补充铁,是最容易被婴儿接受的食物。
老观念:以往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而首推的辅食是蛋黄。
四、母乳最好坚持喂至两岁
新观点:如有条件,应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老观念: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什么营养了,应考虑给孩子断奶。
五、生病时也要吃得好
新观点:在患病期间,儿童仍应有规律地进食。甚至应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流食,帮助及早恢复体力。并在治愈后两周内,每天多吃一餐,进行营养追赶,减少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观念:以往认为,小儿生病消化能力下降,应少吃且进食清淡食物。
所有的妈妈都好伟大!愿各位妈妈在喂养好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要保养好自己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