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kubernetes基础实践之网络

kubernetes基础实践之网络

作者: jerry的技术与思维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22:02 被阅读0次

    前面的文章讲到k8s基本概念中的网络和存储部分是比较难的,今天我们来啃下网络这个硬骨头。

    Kubernetes(k8s)是用来搭建服务集群的,而k8s只是搭建在有限的物理机或者虚拟机上面,服务器提供的IP是有限的,而k8s集群支持分布式服务、支持服务的弹性伸缩,这一切都利用了容器化技术,从以主机为中心的基础架构转移到以容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

    我们已经知道Pod 是 Kubernetes 的基本构建块,它是 Kubernetes 对象模型中创建或部署的最小和最简单的单元,而pod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们可以被创建,也可以被销毁,然而一旦被销毁生命就永远结束。每个pod被创建的时候都有ip,但是这些ip是不稳定的,因为pod被销毁的时候ip就被释放了,就算是重建该pod,pod的ip也会发生改变。

    正是k8s这样的特性,这里带来了两个问题:

    1. 如何管理IP,宿主node节点的ip是有限的,如何保证分配给pod的ip是唯一的并且和宿主node的ip不冲突?

    2. 如果一组 Pod(称为 backend)为其它 Pod (称为 frontend)提供服务,那么那些 frontend 该如何发现,并连接到这组 Pod 中的哪些 backend 呢?

    kubernetes网络模型

    在Kubernetes网络中存在两种IP(Pod IP和Service Cluster IP),Pod IP 地址是实际存在于某个网卡(可以是虚拟设备)上的,Service Cluster IP它是一个虚拟IP,是由kube-proxy使用Iptables规则重新定向到其本地端口,再均衡到后端Pod的。

    1. 网络基本原则

      每个Pod都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IP Per Pod),而且假定所有的pod都在一个可以直接连通的、扁平的网络空间中,即pod之间的ip可以直接相互通信,就好比在一个局域网中。

    2. 网络要求

    所有的容器都可以在不用NAT的方式下同别的容器通讯;所有节点都可在不用NAT的方式下同所有容器通讯;容器的地址和别人看到的地址是同一个地址。

    网络发展现状

    容器网络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两大阵营,就是Docker的CNM和Google、CoreOS、Kuberenetes主导的CNI。需要注意的是,CNM和CNI并不是网络实现,他们是网络规范和网络体系,类似jdbc规范,j2ee规范其实就是一堆接口,你底层是用Flannel也好、用Calico也好都是可以的,CNM和CNI关心的是网络管理的问题,即能满足网络模型即可。

    CNM(Docker LibnetworkContainer Network Model)我们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内docker就没有好好的规划网络这块,导致大规模使用docker提供服务编排存在很多难点,这也是k8s流行起来的原因。

    CNI(Container NetworkInterface):CNI是兼容容器技术及上层编排系统,特别在k8s中发展势头迅猛,在k8s中以网络插件的方式存在,有很多非常好的实现。下面这些都是CNI的实现。

    • Kube-route

    • Weave

    • Macvlan

    • Calico

    • Flannel

    • Canal

    • Cilium

    • Romana

    • AWS VPC

    • Contiv-VPP

    这些实现中Flannel和Calico是两个比较典型且优秀的。

    Flannel容器网络

    Flannel之所以可以搭建kubernets依赖的底层网络,是因为它可以实现以下两点:

    1. 它给每个node上的docker容器分配相互不想冲突的IP地址;

    2. 它能给这些IP地址之间建立一个覆盖网络,同过覆盖网络,将数据包原封不动的传递到目标容器内。

    Flannel介绍

    • Flannel是CoreOS团队针对Kubernetes设计的一个网络规划服务,简单来说,它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Docker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IP地址。

    • 在默认的Docker配置中,每个节点上的Docker服务会分别负责所在节点容器的IP分配。这样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不同节点上容器可能获得相同的内外IP地址。并使这些容器之间能够之间通过IP地址相互找到,也就是相互ping通。

    • Flannel的设计目的就是为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重新规划IP地址的使用规则,从而使得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获得“同属一个内网”且”不重复的”IP地址,并让属于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直接通过内网IP通信。

    • Flannel实质上是一种“覆盖网络(overlaynetwork)”,也就是将TCP数据包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已经支持udp、vxlan、host-gw、aws-vpc、gce和alloc路由等数据转发方式,默认的节点间数据通信方式是UDP转发。

    Flannel.jpeg

    Calico容器网络:

    • Calico是一个纯3层的数据中心网络方案,而且无缝集成像OpenStack这种IaaS云架构,能够提供可控的VM、容器、裸机之间的IP通信。Calico不使用重叠网络比如flannel和libnetwork重叠网络驱动,它是一个纯三层的方法,使用虚拟路由代替虚拟交换,每一台虚拟路由通过BGP协议传播可达信息(路由)到剩余数据中心。

    • Calico在每一个计算节点利用Linux Kernel实现了一个高效的vRouter来负责数据转发,而每个vRouter通过BGP协议负责把自己上运行的workload的路由信息像整个Calico网络内传播——小规模部署可以直接互联,大规模下可通过指定的BGP route reflector来完成。

    • Calico节点组网可以直接利用数据中心的网络结构(无论是L2或者L3),不需要额外的NAT,隧道或者Overlay Network。

    • Calico基于iptables还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网络Policy,保证通过各个节点上的ACLs来提供Workload的多租户隔离、安全组以及其他可达性限制等功能。

    Calico架构图

    Calico.jpe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ubernetes基础实践之网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o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