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1、包办,无处不在
儿子2岁多的时候,在小区踩落叶玩,秋天的落叶黄灿灿的,踩上去嘎吱嘎吱的,伴随着喜悦的笑声,吸引了同龄的小伙伴。有的小朋友觉得有趣,也参与进来。几个小朋友玩的开心,互相对视一眼,然后继续踩,小家伙们哈哈大笑,大人们也被逗乐了。
有一位小朋友也想试试,刚走近,妈妈一把拽住他,皱着眉,不开心地说,“不要玩,多脏啊。”小朋友不听,继续往前,妈妈恼怒地抱起他,“既然你不听话,我们就回家吧。”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孩子想尝试扫地,父母挥挥手,“不用你扫,去学习吧。”至于厨房的摘菜、洗菜、刷碗一类的家务活,父母更是很少让孩子参与。
很多时候,孩子兴致勃勃的要参与某件事,家长第一反应是制止,即便这件事不会伤害孩子,也不会影响到别人。
这种包办会导致什么后果?
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件,上海82岁的丁阿婆老伴离世,自己身患尿毒症,每月退休金3500,医药费要花掉两千多,剩下的钱还要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这位儿子42岁,是硕士海归,却迟迟不去工作,在家抱怨,声称他的不顺心都是母亲溺爱导致的。丁阿婆后悔地说,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是现成的,依赖惯了。
父母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或者替他们做某事,渐渐地,孩子丧失了参与和体验,也失去了从错误的经历中得到成长的机会,由此产生的依赖,多半会让孩子成为巨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包办很像小时候缠住孩子的翅膀,长大了直接让他飞翔!
2、为什么父母热衷于包办孩子的事情?
这源于父母内心的过度焦虑,父母对掌控的渴望,在意他人的目光等等。每一位父母都想保护孩子,想要让他们绕开路上的障碍,同时认为自己能替代孩子做得更好,就这样,父母开始对孩子大包大揽。而一些准备放手的父母看到后,极有可能随大流,也开始通过包办滋生出‘我是为了你好’的优越感。
当孩子搭积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行,那么搭是错误的。”“你应该这么做。”“我给你搭”;当孩子想尝试自己系鞋带时,父母总觉得他们做不好,“你那么慢,我给你系。”类似的事情多了,孩子不仅丧失了尝试的兴趣,还会变得过度依赖父母。
包办的本质是什么?是对孩子说“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潜意识却觉得“不行,你做不好。”
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尹建莉老师强调,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情。
古人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哪怕源于对孩子的爱,包办只会害了孩子。
3、父母如何放手?
你说,总是和孩子在一起很累。你说得对。
你还说,那是因为
你得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放低自己、俯下身来、跪在地上、让自己变小
这么说,你就错了。
这并不是最累的。
最累的是,你必须在情感上
达到孩子的高度,你必须拉扯自己、伸展自己、踮着脚站立
这样才不会伤害他们。
雅努什·科扎克
父母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要从情感上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而放手是第一步。
让父母放手,首先他们要意识到,孩子一直在成长,孩子自己能做好。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第一,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包办的父母来说。但这一小步,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大步,是孩子自立的良好开端。当孩子早晨醒来,说妈妈,给我穿衣服时,你温和的告诉他,你可以自己穿,想穿红色的,还是蓝色的?快去自己选一套吧。
类似的选择做多了,孩子会体会到自己做决定的乐趣,慢慢的,不再事事依赖大人,也逐渐蜕变成自立的人。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仅会增强孩子对事情的掌控感,还会让他变得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包办的孩子来说,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有位妈妈跟我说,让孩子二选一,在她2岁的时候,非常好用,比如早晨起来,问孩子吃玉米还是紫薯?孩子往往开心地选一个,而且非常有成就感。但是半年以后,这个方法就不好使了,孩子往往不从两个选项里挑,而是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让她既开心又失落。
其实,孩子自己做选择,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能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明孩子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好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让家长的养育变得轻松,家长可以利用这份省心,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第二,尊重孩子的努力
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总会忍不住发火,作为一位妈妈,我也曾遭遇过这种抓狂崩溃的时刻,当看到他歪歪扭扭写的韵母,我很想发火,后来跟人请教方法,便能心平气和的看待写作业这件事。他只是个4岁的幼儿,握笔刚开始学,这么一想,情绪平静下来了。接下来,我告诉他,“刚开始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你多尝试几次,会做得比现在好。”
当我从愤怒中收回理智,我发现,孩子在写韵母的时候,能越写越好。在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我问了其他的妈妈们,有好几个妈妈一开始和我一样心急,他们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错了一个字,那就重写,直到父母满意为止。可效果很差,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写作业,一见到作业,就嚷嚷着不想写。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且加以尊重和肯定,要知道,孩子的内心,是渴望得到我们的认同的。
尊重孩子的努力,需要家长端正心态,不过分注重结果,只要他们努力了,就加以肯定,即便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譬如孩子们努力学习知识,但考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肯定他们的努力,不仅可以让孩子快速从失落中回过神,还能让孩子更加信赖你,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告诉你。
尊重孩子,是打心眼里将他们看成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爱与信任。当孩子得到尊重,内心是幸福的,同样,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加尊重父母,这也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第三,别急着告诉答案
孩子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他们困惑的问题,“妈妈,人为什么会尿尿,是因为喝水吗?”“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不是绿色的?”“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你不用上幼儿园?”我们经常会被这些问题弄得抓耳挠腮,想要从脑海中搜寻出合适的答案,告诉我们的孩子。
大多数的父母,遇到孩子问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告诉他们答案。有的父母是因为忙,不想在这种小事上浪费时间,有的是想让孩子学到知识。可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做,真的对吗?填鸭式教育,就是把所有的内容塞进你的脑袋,不管你是否消化。如果我们总是直接告诉答案,本质上跟填鸭式是一样的,略过了思考的过程。
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问出这些问题的下一步,已经在脑海中开始思考了,他可能需要的只是成人的回应,而不是准确的答案。而我们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会破坏他们的思考,换句话说,我们在替他们“动脑筋”,可以试着将问题反问回去,“妈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甚至,可以重复他们的问题。
要知道,比答案更重要的是,寻找答案和动脑筋思考的过程。
结语:父母的包办,看似是爱,实际上会让孩子失去试错的机会,你替孩子走过的每一步,在未来都会变成坑。每一位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未来会开出怎样的花。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对孩子放手,让他们历经风雨仍能自信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