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碰撞起点
每学年的戏剧节活动即将开始。每一届饰演的剧本不是课本剧就是热门电视剧片断。作为语文老师,我侧重课本所选的经典文本。这次负责人小鸿同学选择的是《茶馆》,到试镜时,孩子们发现篇幅太长,十分钟左右的表演很难突出戏剧冲突点。再则一群广东粤语群的娃们讲老北京方言,确实不太“地道”。
某一刻,我突然脑瓜一机灵,何不表现我们自己的青春时光呢?
左思右想,脑袋迅速做权衡,戏剧表演初衷是活动育人,在具体活动情景中锻炼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积极踊跃参与等多方面技能,活动从设想到策划到实施,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锻炼与成长的机会。总体思路不存在问题,坚守了这个设想的可能性,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将设想告知了负责人,小鸿同学很听得去意见,表示可以尝试。
当他把这个建议在同学们中间推广的时候,小皓立即反对,“这又是春晚的包饺子,太尬了。”
得亏我是语文老师,他那飞快的语速加上这个从天而降的一句话,大家都没明白讲什么。
“对呀,”小黄接茬,“对,这有什么意思。”
其它几位围观的同学还在大眼瞪小眼。
“你说得对,这饺子肯定得包。问题是怎么个包法。”小言也明白了。
“你是想跟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人为伍,还是跟一个整天叨叨抱怨的人为伴。”我问他们。
“当然是跟积极乐观的人为伍罗。”
“问题就解决了呀。”我说。
“饺子肯定要包,这是我们戏剧表演的根本,肯定要有亮色,要有正能量宣导,不可能沉溺在负能量当中。”我义正言辞。
“那就不排了,还是演茶馆吧!”他们跟我撂挑子。
“没关系,排《茶馆》当然没问题。”我说,“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自行编剧,将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进行升华可能更出彩。”我说服他们。
“包饺子有什么意思,与我们的真实心理差距太大了,演不了。”小皓跟小黄附和。
这俩小子竟越说越激动。
有戏。
越激动,参与感愈强。
“孩子们,你们自己换角度想一想,哪一样艺术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他们点头。
“既然高于生活,我们是高中生,高中生是青年人,少年强则国强,这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在好就收。
“作品既然是艺术,肯定要赋予作品思想高度,那你们说我们这个饺子应不应该包?”我再一次提问。
他们纷纷点头,这点头不是因为我的劝说,而是演自己生活的情景剧还是深深的吸引了他们。
果然,小皓给我一个肯定的ok手式,“老师,给我一天时间。”
“当然没问题,选取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两三个场景,再选取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片断事件,矛盾冲突集中点,关键是展示我们真实的高中学习生活。”
我继续说道:“大家都觉得学习累,高中生活苦,实际上这是我们所有高中生的常态。没办法改变,我们就尝试将它们变成我们生活有趣的一部分,给它注入意义。”
“谁的青春不奋斗!奋斗才能凝聚战斗力,只有一起奋斗的同学才能凝聚最纯粹的友谊,长大你们就会知道这一切才是无价之宝呢!“
”好吧,老师,我们试试。”这群小崽子们蠢蠢欲动了。
(二)演练
经过了三天清明节假期返校,参与三月份的联考,接着一周就要开始正式表演了。
孩子们才出演了一次,小皓和小言的剧本还是在具体场景中不断创造不断修正 ,今天中午上完课,我们饿着肚子观摩了他们的第一次表演。
我是抱着试试看的角度,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竟然感受到一股悲凉之气,我的眼角开始湿润,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这有意无意的场景是他们情绪的突破口,又是人不轻狂妄少年的青春表达。
他们既真诚又大胆,既听话又有个性张显。既有温馨团结合作的一面又有一言不合翻脸的时候,真是让我这个老师体验到了什么叫胆战心惊。
锻炼不就是各种体验吗?
它既有温馨也有残酷,既有合作也有孤立,我们深在其中体会其中就是最大的收获。
虽然考试砸了,但是这种真实自我的表达,我们还是非常开心。期待表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