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散文】阅读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所感

【原创散文】阅读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所感

作者: 星光追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3:14 被阅读0次

文字作者名称:(竞芳)

01

《阅读养才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阅读,气质自然改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很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许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礼;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读多了,你和家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文话可以言说。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者,其中很多智慧都来自书中。

王阳明热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

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过什么教化。

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

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的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但唯有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发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阅读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02

《勤奋养运气》

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其实不然。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整个《周易》 都在强调“感应”。

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随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勤奋就可以养运气。

一个人勤奋,善于做好准备工作,每当时机来临,自己便会受益。

反之,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

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 则必须24个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拔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

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

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

当一种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快做,这就起机会,做早就是先机。

当有5%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

当超过5%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03

《宽厚养大气》

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宽厚,也就越大气。

层次低的人,境界狭小,不知宽厚为何物,整日数米计薪,患得患失。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宽厚待人闻名乡里。

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一模一样。

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送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邻居知道搞错了,连连道歉。

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宋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宰相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中进士后没几年就当上了参知政事,在当时相当于副宰相之职。

有一天早晨上朝,听到有人隔帘指责他资历太浅不能居参政之职,吕蒙正装作没听见。

随行的同僚要为他追查说此话的人,吕蒙正却说;

“如果我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我还会耿耿于怀,这有什么好处呢?再说,不追究此事,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正是因为有着这般的宽容大度,吕蒙正辅佐太宗巩固了宋初的统治,成为一代名相。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

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

没有敌人,灾害自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

明代学者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可使人受气。

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

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

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

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毁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毁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人生在世,要活出滋味、活出样子,就不能没有肚量。而要做到有肚量,就不能不心宽。

心不宽,天地小,路就越走越窄,甚至没有出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某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有些某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

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

古人云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有一个大气而又逍遥自在的人生。

04

《淡泊养志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

人的心,也容易成为欲望的俘虏。

所谓,心是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还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猿和马,都是活动讯速,难于控制的动物,古人将他们对比我们的心,可谓寓意深远。

《老子 · 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淡泊宁静不仅是我们明志、立志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

俗话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也只有在淡泊宁静的境界里,我们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悠然度日。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妨守一颗淡泊的心,不必因计较得失而设计最美的行程。

这样,即使将来归于尘土,也坦然自若。

我的个人简介:性别:身残志坚快乐的女孩,年龄:(22)文学爱好者,文艺青年!喜欢阅读心仪的书、听美妙的音乐,喜欢将自己感悟的写在文字里、将自己想象的写在文字里,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想说的话,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快乐,在阅读中感悟快乐的人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世界,使我的心智不断地成熟,在文字里徜徉美好的灵魂,在文字里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文字里寻找心灵相依的默契,在自己写的文字作品欣赏风景,喜欢写一些阳光向上的作品,因为我喜欢阳光,所以我要将心中的阳光写成文字作品分享给大家;也写一些使人感觉到对生活中满满都是正能量的文字作品,我将文字视为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源泉,文字控,文艺范儿,喜爱文字、酷爱文艺、热爱文学。我要将文学与阅读融入在生命里,唯有文学与阅读,使我快乐!我喜欢用文字领悟美好的生活、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文字美化季节和风景,用美好的诗词感悟万物、生活,用超越的思想和正力量的文字去影响、去激励自己以及每个人,大胆地尝试创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作品,勇于尝试新颖的想法,追求自然的表达,润物无声。看过极多的文学这方面的书籍,也写过极多的景色和景物。热爱追求梦想的我,因为热爱追求,所以快乐!我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而得来的,自学成才!我要努力地用文学与书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文学与书籍就是我生命的快乐源泉,唯有文学与书籍可以能改变自己的气质,也能充实自己的精神与思想,文字能抒发情感,诗歌能把情怀点燃。畅游书海,乐享文趣,期待你我同行!我的爱好:阅读、写文码字,学习时尚,热爱诗词。我创作的方式:查字典,用自己心中所感悟的,所想象的创造出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字作品。我的性格;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自信、乐观、开朗、积极、努力、向上、热情,勤奋。心中充满了希望与阳光以及对人生的美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以用心对待感情,因为内心是生命中最美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散文】阅读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r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