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孔子的曾经曰过 :小不忍则乱大谋。然后这句话收录在《论语》中,传了几千年,就成了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 当然了,知道了,并不表示能做到,知道了也并不表示能真正理解,毕竟以前皇帝大人批改奏章的时候也会大笔一挥“知道了”,仅仅是知道了,心里咋想的,后面咋做的,关你们啥事。
“忍”字一写出来,就有种让人不爽的感觉,毕竟心上架把刀,大约搁谁谁都不爽。要说典故,那多了去了,小学课本里,“卧薪尝胆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号称千古一战神的韩信,胯下之辱谁堪忍受?试想一下,越王同学要是如项羽同学一般,我忍不了,我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要乌江自刎,后面哪会有霸主越王呢?再想一下,要是韩信同学用他的那把大刀,“呲溜”一下,砍了那几个小瘪三的脑袋,就不会有“胯下之辱”之事了,不过,如果这些假设成立,我想韩信同学往后的人生大约只会在逃亡里度过了。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与成语了,比如“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 柏杨先生说得好:心胆俱裂,由衷屈服,是瘫痪了的奴才。跳高之前,先曲双膝,则是英雄豪杰。
说到“小不忍则乱大谋”,我想到了一个性格超级复杂的人,那就是曹操老板,别人背叛他去了敌营,没关系,你回来,我还是重用你的;陈琳为袁绍写檄文,从曹操的祖父,父亲,骂到曹操本人,可谓天下皆知。没关系,文章写得好,这么有才,你骂我的事,我就忍了,不计前嫌,来来来,到我这来,我惜才如命。当然且不论,他们最后结局如何,总之,曹操老板是暂时忍了。
忍是暂避锋芒,忍亦是海纳百川。我们谁都没有“忍”的性格,“忍”都是逼出来的,忍也分为两种。第一种,当然就是说的暂避锋芒,跳高之前先曲膝的忍。还有一种忍,就是,在强权强暴面前无力抵抗,只能忍气吞声,打又打不过,能怎么办吧,拼命又没有本钱,那只能忍了,其实这与其说是忍,不如说是无奈。真正的忍是自己想做又在可做的情况下忍住不做,比如你为了减肥,忍着不吃饭,这是忍,因为你明明很想吃啊,明明很饿啊,明明你可以吃的啊,但是为了身材,你还是忍了。这是忍!我们的欲望是无穷大的,外在的诱惑也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愿意待在舒适区也是我们人类的本能,在家玩玩游戏,追追韩剧,睡得晨昏颠倒,这日子是多么舒适。但是我们总还是需要进步的,读书太难受,跑步跑不动,工作赚钱不多还辛苦,那就还是不要得过且过了吧,如果是青蛙,面对温水,还是远离一点吧,毕竟煮死青蛙的是温水。总之,忍是自己对自己下手,自己能战胜自己。
希望我们每一次隐忍的背后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击,而不是屈服于强权,出于无奈。一抬头,天亮了,早安
心在刀口停留,人在世间游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