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12191/a7ea17d187cb1286.png)
前几天去体检,检测结果胆固醇有点过高,我想这个结果主要我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如烧烤,火锅,晚上经常吃饭晚,运动很少,烟瘾大,经常喝啤酒。体检报告显示,脂肪肝,能量过剩,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建议少吃油腻的东西,加强锻炼促进新陈代谢。
大夫让我迅速干预控制,这下老实了,最近下班也不敢坐着了,戒烟戒酒,回家随便吃点东西,就出去跑步,慢走。这几天瘦了大概五斤左右,整体感觉身体轻松了很多,脑子也没这么晕了,以前感觉脑袋有胀痛感,我感觉应该是血管被坏脂肪堵塞,流通压力大的原因,不得不说体检作用还是有效果的。
感觉近几年非常容易感觉饿,而且特别不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也下降了,这就导致了能量过剩,脂肪堆积。
这几天思考了一下,其实不止是身体上,能量消化不良,在工作学习中也有类似的问题。作为IT工作者,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种公众号,知乎问答,技术社区,技术博客,短视频,社交平台,还有各色培训机构等等都在向你输送知识讯息,只要你拿起手机,打开网络,就会被各种APP俘虏,这些东西就会直接怼到你脸上,钻进你的大脑。而且很多信息都以爽文的形式,利用你的知识焦虑感,吸引你的眼球,让你点进来,阅读,知识付费,让这些东西进入你的知识仓库,但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又有新的文章培训资料出来了,冲去你的知识仓库,一天天的挤压下去,像一座小山一样。比如有的人热衷于在网上买教程,买书,买完之后就放在柜子上,账户文件夹里,偶尔看一看,遇到不懂的部分也不去深入研究,浮光掠影一般,对看到的东西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其结果就只能是消化不良。
这个过程就好像吃东西一样,有的人不管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消耗,器官能否承受,感觉这个东西好吃,就吃进去,就是我的了,现在网上的知识推送形式就好像大商场的餐厅一样,琳琅满目,变着花样让你消费,可以说在这一块你的自律性永远低于商家糖衣炮弹。这些吃的东西分解不掉,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坏脂肪,堆积在你的知识仓库,阻塞你前进的路,成为你深入学习的巨大负担。
在这个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东西出来,你可能仍然选择把它吃下去。这样会有一个恶果,不求甚解的你,面对海量的知识,无从下手,这样你对热情就会降低,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这就极大的违背你学习的初衷。我想《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就是宫崎骏对这个时代一方面的映射,即人类自身接受速度远低于现代社会物质知识产生的速度,导致了身体和心理的畸形发育,不仅不能让自己变好,而且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一到关键时刻就使出吸星大法,吸入别人的内力,以为己用,但是这些内力是高手们经过多年积累出来的,不能相容,随着吸入的内力越来越多,任我行无力压制,最后这些内力开始反噬任的内心和身体,让他痛不欲生,力衰而亡。
我国每年又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700多万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而且愈来愈有年轻化趋势。还有一个糖尿病,糖现在获取方式很简单,日常食物中蛋糕奶油,雪糕,奶茶,甜食等等,非常方便,但在远古时期人类获取糖的途径很少,也很困难,比如搞点蜂蜜,还要承担被蜜蜂报复的危险,成本比较高,摄入少,人类器官不需要对糖太高的消解能力。在工业革命后,糖类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然而人类经过几百年进化,肝脏消化糖的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这就导致了现在的问题,获取速度远大于人类器官接受速度。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讲,物质丰富,知识丰富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利用社会资源,正确评估身体的承受能力,不断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下一个倒下的可能就是你。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和降低胆固醇一样的方法,少吃多动,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瘦身。这么多东西,不如少看一点,比如读书,与其多读烂读,不如精读少读,拒绝对外界的无序投喂,拒绝无限制输入,对学到的东西一定要理解消化,再继续往前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去安排学习速度,就像能量一样等被身体消耗完了,再继续吃自己想吃的。
网友评论